暴殄天物,浪費天賦!高遠都替他覺得心痛。
由此,CA和PA也成為了判斷一名球員是否努力的重要依據。一個球員越努力,越職業,他在巔峰期的CA與PA就差距越小,反之,差距越大就說明這名球員整天不務正業,訓練吊兒郎當。
當然,這只是針對年齡在24—32之間的巔峰期球員來說的。年齡太小或者年齡較大都會影響CA。
預備隊球員們在場上進行著激烈的對抗訓練,高遠則坐在場邊,觀瞧著球員們頭頂花花綠綠的數值,腦海里想著自己的心事。
這些球員們都不差,尤其是不少年輕球員,他們的CA增長的很快,距離PA的理論極限值相差不太大。可是,他們的PA本身就不太高,就算達到了極限,也沒什么了不起的。
既然總體能力不高,那有特點也好啊。足球圈里有句話“不怕球員有缺點,就怕球員沒特點”。像因扎吉、穆勒這些球員,不高不壯速度不快技術好像也一般般,但就是在跑位、嗅覺等方面格外突出,所以也成為了世界知名球星。
高遠滿懷期望的又篩了一遍,悲哀的發現,這幫球員都TM沒啥特點。
如果用雷達圖的話,這只球隊里一大半的人PA雷達圖都差不多,不仔細看,還以為是復制粘貼的。雷達圖都是多邊形,各項屬性都有點,但都不突出,就像是學校里的三好學生一樣,每個班的好學生都好像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看起來什么都挺好,但就是讓人記不住。
高遠現在明白了,為啥小學的班主任對于好學生都記不大住,但對于刺頭卻印象格外深刻。
比起這些平庸的好學生,高遠更希望看到的是有特點的刺頭。
當然,如果說這些球員完全沒有突出的能力,也是不客觀的,至少每個人的速度、力量、耐力等身體屬性都不差。可是,都不差也就意味著都差不多,還是沒特點。再說,你速度、力量再強,能比歐美大洋馬和非洲黑叔叔們強嗎?
高遠也明白,這是中國足球的陳年弊病了。從當年的遼沈隊十連冠再到后來的萬達王朝,中國足球的青訓就誤入了一條歧途。原本中國足壇南派技術流、北派身體流、海派意識流,各種流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結果為了眼前的成績,北派身體流打法一家獨大,徹底統治了中國足壇,大家青訓選材,首選就是身高體壯的莽漢,至于技術、意識流的球員,對不起,培養周期太長,見效太慢,在第一輪篩選下就被淘汰了。
所以,中國足壇出不了梅西、久利、哈維、伊涅斯塔!
可是,真正打到職業聯賽頂端,能夠踢出來的,還得是有特點的球員。
比如泰山隊近幾年涌現出的新人,劉軍帥性格樸實,執行力超強;劉洋混不吝,喝的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段劉愚眼鏡學霸,球商高,意識突出;再往前,就是劉彬彬、王彤,都是速度超快的閃電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