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什么德性,有什么資格去對歐洲傳統足球強國指手畫腳?這不就如同克萊登大學的方鴻漸去給哈佛學子們上課一樣可笑嗎?
我猜測,無非是借了資本的勢力罷了!這些年來,某大國有錢了,就以為可以搞文化輸出,在全世界耀武揚威,卻不想自己在外國人的眼里只是newmoney罷了!
就像是這個所謂的國產教練,連證都沒有,人家不過是陪你玩玩罷了!在人家心里:把錢給我,我哄你玩的開心
……
暴發戶的心態咱不懂,不過,如果下次非要展現所謂的大國體育風采,麻煩你們做戲做足,派個有證的教練去,OK?”
這篇名為《揭穿大國假教練的畫皮》的文章,一經發表,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
倒不是文章有多犀利,引起了人們多大的共情,而是太搞笑了,提前預定了本年度十大沙雕新聞。
任何一個對足球常識稍有了解的人都不禁要問:這年頭沙雕也能當公知了嗎?
嘲諷中國足球是政治正確,這些年來,人們也沒少拿國足開涮。
以前嘲諷國足,會編一些有趣的段子。
“什么運動揪心?足球!什么運動更揪心?中國足球!”
“什么是球星效應。——齊達內退役了,法國隊6年都沒緩過勁兒來;普斯卡什退役了,匈牙利隊60年了都沒緩過勁兒來;高俅退役了,中國隊1000年都沒緩過勁來....”
“夜深人靜,我關上房門,拉上窗簾,打開電視調到CCTV-5,想看一眼國足。但才看了5分鐘,就聽見了開門聲,我慌忙關上電視。
這時,朋友進門看到我的窘態,揶揄道:你在看A片?
我忙解釋自己沒有。
他打開電視,卻發現正在播放的國足比賽。他一臉難以置信的問道:你竟然在看中國足球!
我面紅耳赤,趕忙慌亂的澄清:不是,我沒有!我在看A片!”
“新聞學教授再為學生們解釋新聞的分類。
他拿中國和韓國比賽作為例子。
如果韓國隊贏了,中國隊一球未進,不是新聞;
如果韓國隊贏了,中國隊進了一球,是小新聞;
如果打平了,那是新聞;
如果中國隊贏了,那是特大新聞;
有學生問:如果中國隊大勝,韓國一球未進呢?
教授淡淡道:那是假新聞。”
還有什么“上聯:試問國足幾多愁,下聯:恰似一群太監上青樓。橫批:看別人射”
可是,這些調侃大多只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牢騷和玩笑,是對國足的恨鐵不成鋼。但現在的公知們卻完全是不懷好意,借貶損國足,來詆毀祖國;靠歪曲事實,來崇洋媚外。
什么“國家隊隊員的體能不如大學生”什么“體制不變,C羅梅西來了也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