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高遠現在又不愿意這么做,所以這個難題一時半會就很難解決了。
還是那句話,關鍵時刻得看球星了!
當年的“公牛王朝”和“湖人王朝”,菲爾·杰克遜也遇到過無數難題,他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交給喬丹或科比,然后他只是靜靜的看著,盡量不去打斷核心球員的思路和節奏。這樣的指揮方式,除了為他贏得了11枚總冠軍戒指外,也贏得了“禪師”的稱號。
看似這有點推卸責任,但其實這是種很高明的智慧,只有對自己的核心球員有絕對的了解和信心,有絕對的定力和耐心,才能做到這一點。不指揮并不是不作為,而是避免瞎指揮,如果當年常凱申明白這一點,他的百萬大軍也不至于敗的如此迅雷不及掩耳。
相比于薩爾斯堡紅牛,馬里迪莫是有球星的。
不說王梓、若昂、庫賽這些未來的巨星,也不說武科維奇這樣的二流球星,單說一流巨星,馬里迪莫的陣中就有兩位:J羅和哲科。
這倆人都是走南闖北,見過大世面,贏得過大榮譽的老將,有實力、有經驗,有決心。
尤其是J羅,歷經過風風雨雨,浮浮沉沉,心態、意志早就經歷過千錘百煉,球踢得已經超然出塵了。
什么是球星?球星就是在關鍵時刻能夠拯救球隊于水火的關鍵先生。
高遠相信,到了關鍵時刻,J羅和哲科會發揮出關鍵作用的。
其實,J羅和哲科何嘗不是這樣想的呢?
作為老球員,作為成名已久的球星,球隊花大價錢,把自己給引來,就是為了讓自己在關鍵時刻解決問題的。
尤其是馬里迪莫這么年輕的球隊,球員們都是些沒見過大世面的生瓜蛋子,更需要自己“傳、幫、帶”。
可是,自己的發揮并沒有比其他隊員們出色多少,更是拿對面那個只有18歲的守門員毫無辦法。踢成這樣,哲科和J羅有點老臉微紅,自覺地愧對主教練和隊友們的信任。
所以,哲科和J羅踢得有點急,時不時能看到這樣的場景:
哲科在禁區中路搶點,對隊友們的傳中質量不太滿意,攤手向隊友抱怨。
J羅拿球擺脫,閃出空當,一腳爆射,要么打了飛機,要么被克萊寧森化解,垂頭喪氣,顯得很沮喪。
這樣的著急心態,應該是年輕人的專利,本不應該出現在這兩個老將身上,之所以在他倆身上暴露的這么明顯,還是因為他倆對于自己老將的身份太過在意,太過自責所致。
比賽進行到第76分鐘,馬里迪莫獲得了一次不錯進攻機會。
周勇在中場斷搶下索伯斯洛伊的腳下球,然后迅速傳給了若昂。
若昂毫不拖泥帶水,直接從人縫里塞到了J羅的腳下,J羅靈巧的半轉身,躲過了后衛的逼搶,往前趟了一步,就要起腳打門。
這個位置雖然直面球門,但比傳統的“J羅區域”要稍遠一些,而且之前從這個位置射的門,都沒能攻破克萊寧森的十指關。
所以,這并不是一個特別好的機會。
禁區里的哲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一邊大喊著“不要射”,一邊努力的擠靠著防守隊員爭搶位置,向J羅要球。
他只看見了J羅射門位置不佳,卻沒意識到自己身邊還掛靠著兩個防守隊員,位置更不好!
立功心切的J羅當然沒管哲科深情的呼喚,張弓搭箭,就是一腳。
這一次,他卯足了勁,也不管什么角度了,甚至連門都沒看,想要來一個大力出奇跡!
只聽“砰”的一聲悶響,皮球結結實實砸中了正在招手要球的哲科的胸口。
高大壯碩的波黑人應聲而倒,連聲慘叫都沒來得及發出一聲,就閉過氣去了。
“······”
雷艾維斯球場陷入了短暫而又詭異的沉寂,這一幕也太尷尬了!球隊的頭號球星一腳把二號球星給射倒了!
只有遠道而來的奧地利球迷,發出了肆無忌憚的笑聲和口哨聲,在陷入沉寂的雷艾維斯球場上空顯得格外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