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傾九更受村里人尊敬了,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華陽的聲望地位在一眾小輩里也很高,時不時有小女孩兒來找華陰玩兒,一起做女紅。
華陰七歲的時候忽然醒悟似的對傾九說:“阿娘,我不想做女紅了,我想跟阿娘學學種地,我作為女子,女工能有量體裁衣縫縫補補的水平就夠了,用不著繡那精致的花兒,種地就不一樣了,這樣我將來也不用挨餓。”
“你當真如此想?”傾九覺得,她一直忽略了一點,兩個孩子都是有自己思想的人,何必讓他們按照固定的思路走呢?
若是在別人眼里,必定是對種地很不屑的。萬般皆上品,唯有種地末流。種地能有什么出路?
但華陰覺得,她娘肯定不是普通的種地,每次去田里。她總是能聽到她阿娘講這田地間蘊含的道理,土地是神奇的,植物也是神奇的。
糧食是種植給人吃的,那要怎樣才能使得糧食足夠人所需要呢?
當然要種植好糧食作物,使他產量提高。同樣一片地,若是能多出產糧食,皆大歡喜。
大家都有糧食了,足夠日常所需了,就會想辦法賣掉一部分糧食,這樣糧食就流通起來了,只要有錢就能買糧食,也不會挨餓了。
最關鍵的一點其實是土地。
沒有土地就不能種植糧食,這是根本,沒土地那就開荒啊。像娘親這樣開辟一片土地。
傾九不知道自己姑娘如何想的,她查閱過大梁土地制度。
走的是混合制度,也就是國家所有、地主所有、農民所有三種并行。
在這亂世當中,農民所有一直被擠壓,特別是幾年前的天災,幾戶對農民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因此土地兼并現象非常嚴重,很多農民失去了土地淪為地主的附庸,成為了佃農。更有的再降一級,成為了莊戶奴隸。
這就是世道的殘酷。
而如今改變現有的土地制度根本不合適,不能從根源上解決溫飽問題,那就只能走改良品種,提高產量,推廣新作物的路子了。
她有些擔憂任務完不成,真的太難了,當年地球還在時,科技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都沒能全方位解決饑荒問題,更何況這個生產力落后的古代了。
李九娘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愿她并非偏激之人。
傾九覺得她只做自己能做的就行了。
“阿娘,我想學,哥哥讀書,我也跟著學會了不少,書上說稅重多貧戶,農饑足旱田,我經歷過的,感受依然深刻,娘,我不想以后再挨餓了。”
“可是這個很辛苦,你別看娘做起來輕松,實際上一點兒也不輕松的,你能堅持嗎?”
華陰重重的點頭。
“也罷,我女長大了,懂得憂心未來了,娘就教你吧。”
傾九此刻正式將華陰當作了自己的繼承人。
她這幾年收集了不少資料,也撰寫了兩三本農書,不過一本一本的在推翻。每年總會有新的收獲,農書里面的東西也一直在更新。
所以還沒真正的達到飽和平衡狀態,這些土地和種子還能創造出更多的能量和價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