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白了,他剛才雖然說出了一聲勝負道理,但是戰爭這種事情,說到底還是看哪方的實力強大,就算講出再多的道道來,事情的關鍵還是在于能不能在援軍到來前守住洛城,要是守城受不足,就算講出花來也白扯。
如今城內的護**只有五千人,殿前騎士五百人,家丁護衛有一兩千人,再加上洛城周圍征集的忠義軍兩三千人,一共也就一萬人左右。
以一萬對抗六萬,這難度還是有點高的,張洛塵心里也不是很有底。
還好洛城城墻高大,而且糧草充足,倒確實算得上是一大優勢了,至少還是有的打的。
敵軍將領顯然也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一邊安營扎寨,一邊就已經派遣了數千軍隊,開始對城墻進行試探性的進攻了。
這古代的守城卻并不像影視劇里那般簡單——守城的站在城墻往下扔石頭放箭,攻城的傻乎乎的順著梯子往上爬。
事實上戰爭往往是十分復雜的,攻城方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填平城外的壕溝、護城河,推倒城墻外面的障礙物,以便讓后續的攻城器械能夠直抵城墻下方。
再進行一些試探進攻,找出防御的薄弱點,只要打開一個缺口,就可以順勢將大軍送進城中,完成絕殺。
而守城一方通常也不會死守城門,而是要運用各種戰術,阻止敵人的行動,戰爭往往是動態的,根本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
張洛塵對于古代戰爭的了解,主要卻來自于各種影視劇和架空歷史。
他眼看著下面一排排的民兵在弓箭手的掩護下開始土木作業,城墻上也開始箭如雨下,對射起來,他沒有急著去收經驗,都是些炮灰民夫,殺了也沒幾個經驗,而且離得太遠,命中率可能會有點困難,而且如果現在顯露了法術,還會引起對方的警惕,所以還是等以后人多一些再出手。
雖說沒有出手,張洛塵心中卻是尋思起來。
自己除了當一個固定的炮臺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左右戰局的辦法可想呢。
溝渠被逐漸填平,城墻外的一些建筑物也被紛紛推倒,而在遠處,可以看到中周國的工匠正在有條不紊的將營地建立起來,應對外面,則是樓車和投石機等戰爭器械的建造。
他忽然眼前一亮,心說倒是可以把配重式投石機給搞出來啊。
這玩意可以說是歷史里的吧標配了,如果主角不會造大炮的話,一般都會搗鼓這玩意替代。
看了那么多古代戰爭電影和歷史,這個配重投石機的大概原理怎么弄他還是知道的。
立刻就把負責守城器械的軍官喊了過來,“那個誰,城里可有投石機么?”
“啟稟國師,投石機當然是有的,不知國師問這個做什么。”
“我想到了一個改良投石機的法子,你給我找一些工匠來,趁著敵軍還沒有攻城,趕緊改良一下。”
好歹也是國師,說話還是有點分量的,很快那軍官就找來了幾十名工匠,張洛塵對著那些工匠稍微解釋了一下,就把事情給說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