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還是劉衛東通過省輕工廳在香港地區找到可靠的陶瓷設備專家,在香港日興陶瓷設備公司的相關人員陪同下,到了臺湖正鴻陶瓷公司對生產線進行了現場考察和鑒定,弄清楚了生產線的性能和新舊程度。
在劉衛東的要求下,香港日興陶瓷設備公司還讓臺湖正鴻陶瓷公司提供了一系列文件以進一步確定這條生產線的功能。
第一是這條生產線的技術檔案,包括這條生產線的歷年的生產記錄和維修記錄。
第二是這條生產線的出廠證書。
第三正鴻陶瓷公司當年購買這條生產線的往來賬目。
同時要求對于生產線上的設備以及這些文件資料能夠拍照的全部拍照回來。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劉衛東還根據香港那位專家拍回來的設備出廠證書,專門向德國內奇公司發過去一張傳真,詢問了這條生產線的性能參數是否與正鴻陶瓷公司方面提供的設備文件相符。
等這些前期工作都完畢之后,劉衛東才正式跟香港日興陶瓷設備公司簽訂了設備引進合同,采取信用證的方式向香港日興陶瓷設備公司支付了百分之十五,也就是十五萬美元的定金。
等香港日興陶瓷設備公司把這條生產線的全部設備都運送到彩楓陶瓷公司的車間并提供了全套技術檔案以及有關單據后,彩楓陶瓷公司才又向香港日興陶瓷設備公司支付了四十五萬設備款項。剩余的百分之四十,也就是四十萬美元款項,將會在香港日興陶瓷設備公司把生產線安裝調試完畢,設備正式投產生產出合格的產品之后,才給予支付。
劉衛東把這中間的過程曲折講清楚之后,郝國慶已經聽得是目瞪口呆。他完全沒有想到,從境外引進一條二手生產線的過程竟然如此復雜和繁瑣,需要考慮這么多東西。
看來局長這個崗位確實能夠鍛煉人,劉衛東跟他一樣,都是初中學歷,卻能夠把如此復雜的事情考慮的滴水不漏。
郝爽坐在一旁也是暗自感慨。
本來他內心深處一直以為,彩楓陶瓷公司這條德國二手生產線最后走向失敗,劉衛東作為主持和推動這個項目的主要負責人,肯定是難辭其咎,甚至他還懷疑,劉衛東會不會在引進這個項目的過程中跟香港日興陶瓷設備公司的老板譚金軒里外勾結,吃了回扣。
可是現在聽劉衛東這么詳細一講述,郝爽心中很是慚愧,他不僅低估了劉衛東作為這個一輕局副局長的能力水平,更是低估了劉衛東作為一個由工人成長起來的企業家的覺悟和情懷。
尤其是要考慮到劉衛東的初中學歷,他在這條生產線引進過程做的所做的一切,幾乎可以說是他所能夠做到的最好程度。
至于說這個項目的最后失敗,完全是由當時特殊的市場環境以及特殊的歷史背景所造成的,用一句老話來講,就是“天亡我也,非戰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