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時,帶去了四十六位弟子,對留守的清風、明月二弟子特意交待道,“不日有一個故人從此經過,卻莫怠慢了他。可將我人參果打兩個與他吃,權表舊日之情。”
而弟子得知師父故人是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和尚,說,“孔子云: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等是太乙玄門,怎么與那和尚做甚相識!”
鎮元子解釋說,“那和尚乃金蟬子轉生,西方圣老如來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也。”
從這里就可以推斷出,金蟬子起碼500年前還未被貶下凡。
也就是說,金蟬子被貶最多也就500年不到,要比沙僧晚上許多年。
所以沙僧被貶下界,成為妖怪潛伏流沙河后,吃掉的那九個很特別的取經人,很大可能真就是金蟬子的九次轉世之人。
悟空想到這些,腦海中卻又有更多的疑問。
首先就是這沙悟凈,被貶之前乃是玉帝身邊的卷簾大將。
看其自我介紹:南天門里我為尊,靈霄殿前吾稱上,往來護駕我當先,出入隨朝予在上。
這雖說有吹牛的成分,但也說明了其肯定不止是一個掀門簾的那么簡單,而是類似隨身侍衛一樣的角色。
能夠做到帝王身邊侍衛的,肯定都是受到信任的親信。
而就是這樣,沙悟凈卻因為失手打碎了琉璃盞,就被貶下界。
悟空思忖道,“這是故意安排親信進入西游隊伍么?不對,要是玉帝故意安排的沙悟凈下界,做個樣子也就是了,為何卻會有著每七日受飛劍穿身之苦?就算那沙悟凈不是玉帝親信,只是普通神將,打碎琉璃盞之罪,也至于要受每七日飛劍穿胸百余次這種重刑吧……”
沙悟凈被貶下界后,每七日受飛劍穿胸百余次之苦,一直持續到了幾百年后唐僧來到流沙河。
這種罪過,幾乎可以用生不如死來形容了。
要知道豬剛鬣醉酒調戲嫦娥,差點震倒天關闕,也只不過是被貶下界而已。
所以沙悟凈受的罪,明顯是要比他犯的罪重得多的。
作為玉帝的親近侍衛,玉帝為何會判了他這么重的刑罰。
悟空思忖著,只覺這里面真是到處都是彎彎繞繞,卻也讓他想到了一種可能。
他嘻嘻一笑,“有意思,這玉帝身邊的卷簾大將,恐怕是早已暗中投靠了靈山佛門,被玉帝察覺后,尋個借口給貶下界還不解恨,還要讓其受幾百年的飛劍穿胸之苦……”
這倒不是他胡亂猜測,而是從種種跡象中看出的端倪。
這也說明了玉帝對西游大計很是無奈。
就算他恨不得將背叛的卷簾大將千刀萬剮,但是因為其乃是靈山選定的西游人選,所以也只能是每七日折磨其一下,而不能將其殺死。
同樣差不多的情況還有豬剛鬣。
算算時間,豬剛鬣應該是在如來降服了孫悟空,玉帝為了表示謝意,召了天庭所有仙神,拜謝佛祖而召開的盛會。
原軌跡里西行路上悟空在高老莊遇到豬剛鬣。
老豬說悟空大鬧天宮把他們害慘了。
這話聽著意思是悟空大鬧天宮讓他們這些天將狼狽不堪,其實當時作為天蓬元帥的老豬根本就沒有出場。
所以其實他的意思是,要是沒有鬧天宮這出鬧劇,他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場。
說起來西游五人組中,最不情愿去西天取經的,恐怕就是老豬這家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