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里的氛圍還是不錯的,來自各地的學生們坐在這里,聽著老師講課,私下里交朋友,這么多的孩子聚集在一起,這里頓時就變成了歡樂和哭鬧的匯集地....若是這里的模式能夠成功,接下來就可以推廣到周圍的郡縣,最后推廣到全天下,而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大秦是否能有這么多的老師,大秦是否能養活這么多的老師。
歷時九個月,展的農書已經完成,幾乎找不到再可以添加的內容,就連防備害蟲,乃至野草的種類他都寫進去了,這本農書,從出現開始,就是這個時代最先進的農業技術書籍了。成書之后,書籍被送到了秦王那里觀看,秦王一眼就看出了里頭滿滿的趙括風格,趙括這些年里寫過很多東西。
他所書寫的東西,都帶著自己的風格,趙括的風格就是很簡單的問答,可是跟孔子論語的問答風格又不太一樣,趙括的問答風格比起論語要更加的詳細,往往都是一長段的將所有的話都回答出去。例如最初的問法,到如今的問農...一個人詢問如何務農,一個人回答他。
趙括之所以如此書寫,大概是因為他習慣了。
在這個九個月的時日里,天下發生了很多的事情,趙括完成農書,抬起頭來的時候,終于得知了這些事情,首先就是楚國的事情,楚國在滅亡之后的時日里,又屢次出現了叛亂的情況,在九個月的時日里,總共出現了十七次大小叛亂,其中包括很多從前投降秦國的楚國貴族,以及地方的百姓起義。
楚國的貴族叛亂,趙括是能理解的,可是地方百姓也如此,他就有些困惑了,按理來說,底層百姓對楚國的認同感應該沒有那么強烈才對啊。這到底是什么情況呢?趙括找到了當地官吏所送來的報告,查看之后,心里方才明白,說到底,還是生活習慣的問題,生性散漫的楚人受不了秦國什么都想要管一管的制度。
百姓們在節日里聚集在一起唱著歌剛剛走出門,就被秦國官吏給抓住了,說他們違法聚集,兩個要好的朋友見面后一如往常的抱在一起玩角抵,想要將對方摔倒,官吏就來了,說他們違法斗毆。楚地太大,各地的生活習慣不同,差異巨大,跟秦國的差異,那就更不用多說。
比如在楚國西南有風俗,犯罪的人要被同鄉人用石頭砸死,這在秦國官吏看來當然是無法忍受的,犯罪的人哪里輪得到你們來處理?比如在楚國的東南有風俗男女未婚私通要用刀在臉上刻字,而這樣的私刑也是不被秦國允許的,更別提楚地里還存在裸身,同居,以及一些不好說出來的違背倫理的風氣。
秦國官吏想要大刀闊斧的改變這些,自然就會遇到反抗。
趙括再三思索,還是決定要繼續秦國如今的治理方式,地方風俗是值得尊敬的,可是這樣不文明,甚至是違法的習俗,那肯定是要禁止的,哪怕是引起了民變,也得禁止,律法是根本,不能對任何人任何事寬容。在這些人里,做的最好的居然是趙康,趙康趕到當地后,很快就從秦蠻變成了楚蠻。
他與當地百姓打成一片,甚至還參與他們的一些節日活動,又帶著這些鄉人來擊殺盜賊,維護當地的治安,而在其他方面,他管的又比較寬松,使得會稽郡反而是最安定的,沒有出現一起的叛亂情況。而趙康還率領當地百姓進行操練,完全將他們當作自己人來對待,也不多防備,時不時就帶著他們離開會稽郡來攻擊盜賊。
當地的盜賊也是欲哭無淚,你們派一個關內侯來抓賊?要不要點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