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之所以允許自由婚姻,保護女性的安全,不是因為他的思想有多先進,他只是想要讓秦國戶籍能不斷的增加,想讓女性生出更多的士卒而已。
女性在這個時代普遍得不到教育,除卻是宗室貴族,因為她們無法擔任官吏,接受教育被認為是無用的,趙括既然要推廣教育,目的不是為了選拔人才而是為了開啟民智,而女性得到教育,也在趙括的計劃之中,只是,學校制度剛剛出現,他需要一定的時日來進行完善,要先讓所有人認可,然后做出改變,不然就會遭遇到更大的困難,全盤皆輸。
趙括的女兒善,就是接受過趙括的教育,她認識字,讀過書,水平還不錯,反正比她兄長康是要厲害很多的。
秦國的女性,目前只是在家里負責紡織,在丈夫作戰的時候負責維持家里的事情,在這個共同的社會里,她們所承擔的責任還是有些小,如果能夠讓這些女性也在不同的崗位上發揮出自己的作用來,那會讓秦國多出很多的勞動力。不過,事情要一步一步的來,就拿學校制度來說,這看起來很夸張。
實際上,漢武帝時期在地方設立國學,在長安設立太學,就已經開始了官辦教育的先河,趙括所要做的就是將漢武帝的精英教育變成普遍教育而已。可是女性的解放運動,這就是兩千年的事情了,并且趙括也找不到什么可以例子來學習,除非趙括能現在就打造出蒸汽機,提前開啟工業時代,解放生產力...
或者說發動一場對西域之外的戰爭,打一打羅馬,埃及,印度什么的,長途跋涉,同時修建長城,馳道,修皇陵,年年徭役,死個幾百萬的成年男丁,女性的時代大概就能來臨了..不過,教育的確是改變現狀的最好辦法,可以通過教育來改變這一切,反正小學所要經歷教育的都是孩子,這個時期男女在家里都幫不上什么忙。
既然有學田,那也可以有學紡織廠,自給自足。
等到社會民智開啟,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等到女性可以參與到社會的各行各業,有很多問題都能被解決,包括最重要的勞動力短缺問題,而趙括要解決的事情還有很多。趙括先前在編寫教材的時候,就已經將名家的人人平等思想灌輸在其內,秦國的貴族大多都是軍功貴族,不是因為血統而尊貴起來的,這樣的平等思想并不會有太多人抨擊。
等到這些孩子們長大,他們對很多事情也就會寬容。
趙括在心里有了很多計劃,卻只是雛形,還需要繼續摸索。
“人類社會,是男性和女性共同打造的,男女恩愛,彼此依戀,成家立業,相伴一生,他們應當是愛人,而不是仇人。歧視女性的,想想自己的母親,仇視男性的,想想自己的父親。”,趙括在啟蒙教材里如此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