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唐城量具終于公布了下崗名單。
這一次,下崗職工達到了一千五百多人,幾乎占了在職職工的一半。
企業實在是太困難了,這么多人,也實在是養不起。
那時候的企業領導者們,見識和能力,還是有些落后的。
他們不知道,一個企業,真正的財富,不是設備和資產,而是人力資源。
當唐城量具再次獲得撥款,準備東山再起的時候,卻悲哀地發現,他們沒有了熟練的,守紀律,高素質的技術工人,干什么都干不成了。
高崎的維修組里,劉進是早就打算下崗的。利用下崗找補的兩萬塊錢,和他女朋友到市里開發廊。
讓人意料不到的,是組長吳有晨也下崗了,主動要求下崗的。
唐城量具雙職工太多了。兩口子都在一個工廠里,都拿不到幾個工資,孩子上學,女人穿戴,都是錢啊。
兩口子那幾個工資,吃飯勉強夠了,其他的就捉襟見肘。
別人家的孩子都上補習班,他家孩子上不起。人家的女人穿金戴銀,他的女人并不比別人的女人差,卻連一件像樣的衣服也不敢買。
實在是忍受不下去了。再忍下去,他和他老婆就都老了。
再過幾年,孩子上了中學,那個費用更高,他更供不起。
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吳有晨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不能吃好的,不能上補習班,學習永遠落后。
與其這么窩窩囊囊地活著,不如放手一搏,豁出去算了。
他爸媽家在城里住,離著火車站挺近的。他打算利用下崗找的錢做本錢,和妻子在火車站附近弄個流動攤位。妻子可以賣煎餅果子,他則賣些小吃零嘴報紙刊物,也可以賣些香煙瓜子。
推著個小車,東西擺在小車上,城管來了趕緊跑就是。
那個時代,城管是真砸車撅稱沒收貨物的,確實有些土匪的架勢。
不是給逼急了,誰愿意做這危險很大的小買賣呢?
而吳有晨入廠十幾年,學的爐火純青的設備維修技術,從此就再也沒有了用武之地。
用他自己的話說,這前三十年,都活狗身上去了!
像吳有晨這樣的熟練技術工人,車間班組的骨干,下崗的不在少數。
這些人,都是聰明而且肯干的,不然也不會成為骨干。而那些平時就干活不行,吊兒郎當的人,是不愿意下崗的。
工人都干不好,到社會上做別的,一樣做不好。
他們也有自知之明。與其下崗回去,啥也不會干,一分錢不掙,還不如在廠里混著。在廠里混著,還有人給發工資,交養老保險。下崗,連這點錢也沒有了。
唐城量具,失去這部分骨干和中流砥柱,以后的命運,恐怕更加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