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海死活不肯坐高崎的車,高崎只好再去接胡麗麗。
胡麗麗的家在城北,是唐城電器開關廠的宿舍。
原先的電器開關廠,也和唐城量具差不多,都處在市郊,只是電器開關廠離得城市更近一些。
如今,城市在不斷向外擴展,那里已經成為新的城市的一部分了。
只是,電器開關廠已經沒有了,這是唐城這個工業城市,第一批倒閉的公有制企業之一。
開關廠主要生產工業用的各類開關、斷路器和接觸器、繼電器,原先也是好大的一片廠區,兩千多工人。
時光進入九十年代中后期,南方采用西方標準和技術的各類電器,不斷涌入北方,沖擊著北方原有的工業市場。
南方的工廠,已經生產空氣式斷路器和開關了,開關廠還在生產用鉛絲做熔斷介質的閘刀開關,產品整整落后了人家一代。
而且,性價比上,也和人家根本就沒法比。
一個cj10-20交流接觸器,南方產品只要四五十塊錢,而且增加了塑料的防電弧罩,外形也更漂亮合理,且上面各部件都是模塊式的,組裝拆卸十分容易。
開關廠還是生產老國標的同樣型號,粗老笨重,外形難看。部件互換困難不說,關鍵是價格,要賣到一百四五十塊錢,是南方同類電器價格的三倍。
這就如孫繼超納悶的那樣,南方一套同樣的模具,五千就能賣著,而他們的生產成本就需要八千多。
這就是兩種理念的差異了。
計劃經濟時代,我們走的是蘇聯的路子,注重的是達到目的而不計成本。
西方的思路卻是追逐利潤,盡量減少成本。擴大利潤的同時,還要考慮客戶的使用感受。
同樣的價格,客戶當然會選擇使用更方便的。
當市場經濟來臨,南方更接近改開的窗口,更容易見識到西方世界的產品和理念。他們在拼命向西方學習的那些年,北方卻什么都見識不到,仍舊在老路上蹣跚踟躕。
南方的接觸器,采用了西方更方便的模塊化生產,做到了流水線作業模式,大大節省了成本。
而且,內部耗材上,也完全摒棄了不計成本的理念。
接觸器的觸片,用鋼片鍍鋅來替代過去價格昂貴的銅片,觸點同樣用鍍銀代替純銀。
這樣算下來,成本降低的可不僅僅是一倍兩倍。
而唐城電器開關廠,卻還在生產老模式的老產品,還在不計成本。
這樣的后果,只能是產品再也沒有銷路,工廠倒閉。
困擾著孫繼超的那個模具成本問題,同樣是如此。
模具要求耐磨,北方的老式做法,就是模具整體采用價格昂貴的合金鋼材。而南方卻只是用價格低廉的碳鋼做模具機體,只在易磨損的部分,鑲嵌合金鋼。
就是這么一個小小的改動,讓整個模具的成本,降低了不知多少倍。
而且,人家同樣采取模塊化生產,不同的單元小組,只專門生產一種部件,從而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省了成本。
有人說,南方人更會做買賣,北方人笨,所以南方會率先富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