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現在的國企員工,身份早由主人變了雇員多少年了,這種精神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劉虹屬于講奉獻精神的時候,最末尾那批老人。在聚香坊里,與那些已經在社會教育上就轉變過來的小姑娘們相比,她這種精神立刻就明顯地體現出來。
胡麗麗把劉虹的表現都看在眼里,這是她一直希望員工可以有的素質。
因為她也是從那個年代走出來的。過去百貨大樓里那些老售貨員們,雖然對待顧客不盡人意,可是對待自己的公司,和自己公司的兄弟姐妹,還是有這種精神的。
她一直在尋找和追求具有這種素質和精神的員工,可惜找不到。
她也想不明白,這屬于過去的美好,為什么會在當今社會上,突然間就消失了?但是,她終于從劉虹身上,再次看到了這種精神。
她在心里已經決定,要重點培養劉虹了。如果她培訓合格,可以不被淘汰留下來,她就讓她來做大堂經理。
這個想法,她曾經征求過高崎的意見。
高崎還是那句話,你的事情你自己決定,不要問我。
胡麗麗這個氣,你不是董事長兼總經理嗎,我不問你問誰呀?
高崎也實在,回答她說,你問我,我也得懂啊?哎,你挑點我懂的問我行不行啊?
切!胡麗麗干脆就不搭理他了。
自從經過了離婚那件事情以后,她和高崎之間的關系,似乎又拉近了不少,彼此變得愈加沒大沒小,她也真正認可了這個老板,就是她的親弟弟。
高崎懶得管這些亂七八糟,他心里正惦記著怎么和陶潔商量,賣了銀元,買帕薩特呢。
和陶潔一起回家,進門換鞋。
陶潔穿的是高腰的靴子,又是拉鏈又是鞋帶的,換起來麻煩。
高崎的運動鞋從來不解鞋帶,兩個腳后跟互相一蹭,腳就出來了,穿了拖鞋進屋,在客廳的沙發上一坐,得等半天,陶潔才能把鞋換好。
陶潔就邊換鞋邊說高崎:“進門就知道坐下,地暖這么干,你不會先拖一遍地呀?要不然,脫個衣服都能給電一下。”
高崎心里想著買車的事情,還真就忘了拖地了。當下也不爭辯,站起來去洗手間,將拖把多弄上些水,拿出來拖地。
這地暖的確暖和,可是屋里空氣容易干燥。進門不拖地,很容易起靜電,稍不留神就給電一下,麻酥酥的難受。
濕漉漉的拖把,在地上劃過,留下一道水漬。可是沒等高崎把地全部拖完,先拖過的地方,水漬已經完全干了。
高崎回家,一般要拖兩遍地,屋里才不會起靜電。
高崎拖地,陶潔也沒閑著,換好了鞋,拿了抹布去擦家具。這里拾掇拾掇,那里收拾收拾。
開酒店就是有這么個好處,不用再回家來做飯吃。
雖然聚香坊還沒有正式營業,可孫立海在后廚訓練那幫廚師,教他們做老聚香坊的一些菜式,總不能只拿嘴說。
這些廚師的實驗品,也就成了大家的伙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