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崎沒有答應趙迷糊,用他的三個小弟。
因為他答應過孫繼超,把海鮮市場所有的工作崗位,都留給模具分廠的工人。
一百四十號工人,海鮮市場很難用上這么多人。
五個跟著趙迷糊進貨的,五個養海鮮的,五個管冰庫的,五個搬運工,五個保安……還可以選五個能說會道的,到各飯館酒店里去做推銷……
算來算去,連三分之一都用不了,剩下的,只好都去當買海鮮的售貨員,在那個鍛壓工房改造成的市場里,賣海鮮了。
總之,用當時電影里流行的一句話說,就叫一個都不能少。
他有了具體的思路,陶潔就帶著人過來,給大家定崗,定工資。
用的人太多了,推高了海鮮成本,大家的工資就不會太高。
陶潔的賬,算的很仔細。差價,油耗、電耗、水耗,運輸成本,各種支出費用,都一一變成數據羅列出來。
這也得益于她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計算機電算的辦法,學會了應用會計軟件。
最終,在孫繼超的職工委員會協調之下,敲定了每個崗位的崗位工資。
市場經營,風險很大,大家的崗位工資就不能定的太高,只能是估算盈利的二分之一,剩下的做為績效工資發放。
也就是說,工人正常上班全勤,可以拿到平均五百塊錢的固定工資。當然了,這個平均工資還要換算成崗位工資,根據每個崗位的付出和勞動量不同,劃分出不同的等級。
這里面,做為資方的高崎,也是要承擔風險的。如果海鮮市場經營賠錢了,賠的錢就都算高崎的。他得不管賠掙,都要保證按月給所有工人發固定工資。
另外,一月經營下來,刨去固定工資和所有費用,剩下來的盈利,里面有一部分就是工人的績效工資。
不能把盈利都當績效工資發了,還得每月留出一定比例的風險資金。高崎也不能白干,他也要拿出一定比例的盈利,做為他投資的回報。
這個方案,從海鮮市場基建工作沒有完工的時候,大家就在反復討論,討論了一個多月,勞資雙方經過反復爭論,才定下來。
陶潔管這些年財會,已經十分有經驗了,和職工委員會的代表們爭論起來,也是一套一套的,不落下風。
我們辦這個海鮮市場,可不是為了自己掙錢。我們也是模具分廠出來的,看在和大家在一個分廠工作過的情義面子上,才過來接這個買賣。
我們不圖掙錢,可也不能為了大家,往里面賠錢吧?我們有這些錢,存銀行還能生利息呢。
做為資方,是要承擔風險的。不積累一定抗風險資金,把盈利都給了大家,以后經營中出現虧損怎么辦?你們能再把錢拿回來,幫我們抵御風險嗎?
固定工資低,是因為咱們人手太多,根本就用不了這么多人。
按照我們的崗位預算,四十個人都用不了,可是我們現在要養一百四十個人!
如果我們只要四十個人的話,大家算算,這個崗位工資,是不是可以達到一千五百塊以上?
良心得用良心來換,我們為大家把心都掏出來了。我希望我們這樣做,也能換來大家的心!
這話說的,連高崎都吃驚,這還是他媳婦嗎?
重生回來,搞這么一堆生意,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也逼迫著每一個人都在成長,在以讓他吃驚的速度成長。
盡管陶潔進行了嚴密的預算,她可沒時間天天盯在海鮮市場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