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江湖與現代社會的江湖,其實差不多,講求的就是一個義字。
只是,處在普通生活里的我們,看不到罷了。
看不到,不能說不存在。
好多人看不到,就說過去存在江湖,現在不存在了。或者說,過去也不存在,現在就更是無稽之談。
其實,還是存在的。
好多人,因為這樣那樣的事進去了,通過那個大熔爐,又結識了更多的朋友。日后出來,雖遠在千里,仍舊不會相忘。有事的時候,這些結識的朋友,就使這些人具備了另一種力量。
相信好多進去過的人,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經歷。需要辦一件事,去找一個朋友。真正的朋友,還是肝膽相照。而道不同的朋友,只維持著表面的和氣,是不會兩肋插刀的,找也沒用。
或者沒有進去的,通過一些偶然發生的事件認識了,越談越投機,最終在社會上聚集在一起。
人以物聚,類以群分。區分是否是朋友的標準,就是這個義字。
岳帆從別人那里聽說了高崎敢于仗義,把老摩托和他的四個小弟揍了的時候,就覺得這人做事和他投脾氣。
想當年,他也是出于義氣,為一個不相干的人,和趙紅兵決戰于灘頭。
高崎打老摩托的時候,他和陶潔只能算認識,雖在一個車間,卻沒說過幾句話,更沒單獨在一起過。
岳帆心里就想認識一下高崎,又怕他將來吃了老摩托的虧,主動去唐城量具找高崎,就是要讓老摩托知道,高崎是他的兄弟,敢動高崎就是和他為敵。
以岳帆在道上混出的腕兒,老摩托沒那個惹他的膽子。
乍一見面,兩個人越談就越投機,最后成為好朋友,堪比桃園結義。
日后,為給岳帆申冤,高崎連性命都肯搭進去,最終逼得司老大下跪,親自給岳帆抬棺。
這就是義。
講這個字的,會自然成為朋友。
司老大那幫人,做事不擇手段,毫無義氣可言,會自然成為他們的敵人。
小嫚哥通過和高崎打斗這一場,看出了高崎的仁義。
人家沒有急于關心自己的損失,更沒有在他主動認輸的情況下痛下殺手,而是先關心他腿的受傷情況。
同樣,小嫚哥在高崎沒動刀子的情況下,也不主動抽刀子。后來持刀相向,就是為救自己的朋友。
這也是一種義。
就跟岳帆和高崎初相識的時候一樣,同道中人,惺惺相惜。
這與他和房寬明談買賣,完全就不是一個概念。
三個人去了樓上,高崎先找大夫給小嫚哥看傷,處理好了才談他一開始為什么對王氏三兄弟下死手,王利那倆兄弟欺負劉虹。
小嫚哥并沒注意到這些細節,當高崎調出錄像來,他才無話可說。
“這事兒公了私了,你說怎么辦就怎么辦吧。”他說,“是我們理虧,對不起你。”
高崎的辦公室里,只坐著小嫚哥、岳帆和高崎。他們處理江湖上的事情,別人不能參與,陶潔也不行。
“兄弟,你底兒潮吧?”高崎突然就問了他一句。
小嫚哥就點點頭承認說:“你看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