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忙著照顧李巧,蘇強在獄里,不是都不得空么?她這么說了一點兒也沒錯,這沒什么好遮掩的。
大媽一臉幸災樂禍。
倒是男人有些忿忿:“怎么會有這么不稱職的家長?這要是換作是我,孩子考上京大,就是工作不要了我也去送!”
這話不假,可未免有些夸大,如果真為了送孩子上學而連打拼多年的工作都不要了,那無疑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但大媽卻一臉贊同的附和:“就是就是,作爸媽的就是要為孩子付出的,連孩子第一次上大學都缺席的父母,實在是太不稱職了!什么工作忙,不得空,都是借口!”
又一臉過來人的樣子看著蘇沫:“真要是想,送你去京城上學也就個三五天,請假怎么會請不到?小姑娘,可長點心吧,你那爸媽這是沒把你放心上呢...
這要我說啊,你得趁早從你爸媽手里的東西摳出來點好處,不然他們非得都帶進棺材里不可。”
誤會解除了,這會子她也不把蘇沫當菩薩,再加上這里又有第三個人,自然畏懼心就小了。
而這話說得,仿佛不把一切都奉獻給孩子,就不配成為父母一樣。
蘇沫不知道這位大媽是否如自己所說的一般,但她對大媽的這種說法或者說思想觀念卻是極不認同的。
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一方是另一方的附庸,自然也沒有什么一方必須把一切都奉獻給另一方的道理了。
而且父母對孩子適當的付出是愛,如果過度那就是溺愛了,其對孩子的成長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百害而無一利。
“您這話就有失偏頗了。”蘇沫淡淡道,“孩子小時候,父母照顧孩子是應該的,可也沒有一定要傾盡所有這種說法。等到孩子大了,自然可以養活自己,這時候做父母的有能力可以幫幫孩子,沒能力的這也不是他們的義務。
甚至來說,孩子成年以后,不但要養活自己,還應該學會給家里減輕負擔,這才是正確的價值觀。”
她可不管兩人聽了這話會有何感想,她看不順眼就是不順眼,可不會因為別人而讓自己感到憋屈和不開心。
那大媽聽了,一下子一張臉就耷拉著老長,滿臉的不開心。
倒是那職業是老師的男人,意外的沒有那么迂腐,還對蘇沫的話頗為贊同,甚至不住的點頭,仿佛在說:對,就是這樣!
蘇沫對男人的評價就更高了,自然而然,剛才男孩那看起來十分失禮的行為在此刻的她眼里就很不值一提了。
其實她不知道,男人對孩子的教育,有點類似于無為而治,只要孩子成長的大方向(作對社會有用的人)沒錯,他就順其自然。
因為身為老師,男人對孩子的心理有著深刻的領悟,而且男人本身也是比較崇尚“放養”這一理念的。
在他看來,父母和孩子是朋友,父母需要做的不是事事都為孩子規劃,而是在孩子犯錯誤或有需要的時候給予教育或引導,以及最大限度的幫助孩子在其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成長。
“不愧是能考上京大的才女,對教育的這番見解可謂是一針見血啊!”
男人毫不掩飾自己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