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生意逐漸走上正軌,每日的進賬比較平穩,想要大發不行,但一家大小的吃喝用足夠,還能給大寶買筆墨紙硯,偶爾再送點好吃好喝的去夫子家打點關系。
大寶讀書很用功,每日雞鳴即起,聽三姐姐的話,先去村子里跑上一圈,待身上發熱了再回屋洗漱。
跑步的時候,他還在腦中默書,等到洗漱完,便拿起課本誦讀半個時辰,之后才開始用早飯。
上午跟著夫子學習,下午自己在房里練字默書。每日安排得井井有條,如此一段時間后,夫子覺得這孩子實在不錯,偶爾晚上也會叫他過去一起吃飯,并在飯后考校他功課。
被他帶著,連夫子家的兩個孩子也開始用功起來,就是那二人不喜活動,寧愿多睡片刻。
夫子也好奇他為何日日去村中跑步,大寶很認真的說是三姐囑咐的,說是他身體不太好,以后想要捱過科舉關,必須得有個好身體,不然考完人就倒了,得不償失。
夫子也是經過科考關的,自然知道考試那幾日對身體要求多高。只是以前都沒有人重視這點,寧愿把時間用來讀書也不肯花費在鍛煉上。
大寶不知道夫子在想什么,自顧自的接著道:“阿姐讓我跑步的時候在腦海中默書,說這樣既鍛煉了身體又能抓緊時間學習。她讓我晚間睡前扎一會兒馬步,然后扎馬步的時候大聲背誦。我覺得有點不好,就沒有照做。”
夫子聞言眼睛一瞪:“怎么不照著做?從今日起,你三人都如此做,夜里扎馬步老夫親自來守著,背書過關即可收拾去睡,若是背不熟文章,便繼續扎下去。”
一聽夫子的話,三小頓時皆苦了臉。
大寶是因為自己實在扎不了多少時間,連阿姐說的半柱香都撐不過去,自己扎的時候,還能偷一會兒懶,分成兩段來,可夫子守著,那怎么可能有機會偷懶?
另外倆小子則是從來沒有鍛煉過,一聽夫子說早起跑步便已經面色慘白了,再一聽夜里還要扎馬步,他們只恨不得能馬上暈過去,躲掉這一劫。
然而夫子已經決定了的事,他們再不愿意也只能照做。
所幸,夫子也知道不可一蹴而就,頭幾日便只讓他們扎三分之一柱香,待到習慣后再慢慢加起來。
如此半個月之后,夫子發現鍛煉后的三個孩子精神頭就是比其他人更好,思維也更活躍一些,便要求其他學生自己回去也如此做。但他也知道這全靠自覺,方法給了,不肯照做吃虧的總不會是他。
其他村子的學生想著反正夫子看不到,幾乎沒有一個聽從的,但他們本村的學童則慢慢的開始普及起來,甚至還約著一起扎馬步,就在夫子家門外的河堤邊上。一溜兒半大小孩半蹲著大聲背誦的場面怎么看怎么讓人心生喜歡。
夫子之前只是盯著大寶和自家的三個孩子,后來也被感染了,一吃完晚飯就拿著戒尺在河堤邊等著,但凡背誦不過關的,戒尺就直接拍上手心。
這無異于公開處刑,但凡要點面子的都不樂意當著村人的面被打手心,一個個學習的勁頭比以前更足了。
還別說,以前季節氣候變化總有幾個孩子要生病吃藥,可打從他們開始鍛煉之后,生病的少了,即便是有都是其他村的孩子。而且孩子們之間也開始了比拼,你追我趕的讀書,進度比其他孩子快了不少。
這一年的院試,下場參加考試的兩個學生都過了,但是其中一個是本村的,考得異常輕松,出來之后精神頭也十足。另一個就有點慘,回家之后聽說大病一場,大夫說最好能將養兩年再去參加鄉試。
這明顯的對比出來之后,以前有些排斥鍛煉的學童們也在家長的強迫下開始了漫長的跑步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