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因為傷殘退役的人民衛士不少吧,靈希科技雖然說一直致力于社會效益和企業效益結合。”
“不過我們就當每年一個人民衛士補貼六千塊錢,一萬個就是六千萬,這一部分錢。”
“對于靈希科技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壓力。”
“但是對于你們的話,每年投入幾個億建設基金會應該不是什么大的問題吧?”
林希反問一句。
陳若儀仿佛知道他會這么說,解釋到:“國內因為傷殘退役的人民衛士確實不少。”
“根據去年的統計,一共有二十多萬人。”
“我們這邊想要建設基金會確實可以,但是每年十幾個億的投入,哪怕是我們也消耗不起。”
“主要是因為我們沒有辦法進行盈利和支出相互匹配,但是靈希科技幾個公益項目。”
“林總自己也承諾了五年內投入一百億用于生態建設,而且,根據目前我們的了解。”
“靈希科技盈利的速度遠大于支出的速度。”
“所以我們這邊是希望看看靈希科技能不能夠像“濕林森地”計劃那樣,在閃付開辟一個人民衛士的支援基金?”
“然后,進行盈利和公益的循環轉化?”
陳若儀開口問道。
林希聽完,皺著眉頭,禮貌的拒絕:“不行,任何的公益項目都是有上限的,靈希科技開啟的公益項目已經是投入巨大。”
“每一個公益項目都是吞金獸,閃付支持不住這么多的消耗。”
“再來一個絕對不可能。”
“更何況,你們說的這個計劃,一年就要投入十幾億,比起三個計劃第一年的消耗都要多。”
“不可能。”林希毫不猶豫的拒絕,靈希科技的盈利大于支出,靠的是龐大的用戶群體。
還有接連不斷的盈利手段。
如果說閃付只是依靠公益活動,就想要實現盈利,簡直是不可能!
三個公益活動,從開始到現在已經燒了靈希科技快六個億。
盈利除了用戶流水,支付渠道抽成,以及鏈接的各種生態產品效益,這才勉強盈利。
雖然說以后閃付盈利只會越來越多,但是現階段再接入一個只會把閃付拖垮。
而靈希科技的其他產品都不具有支撐公益活動的能力,哪怕是微客,以及年尾將要發布的“核武器”。
都不具備。
“怎么可能!靈希科技閃付這么多的用戶的還有那么大的幾個公益活動。”
“難不成再多一個就不行了?更何況,這件事,靈希科技可以用“軍”的名義。”
“讓你們更加如魚得水,反正你們現在不也是扯著上面的關注和虎皮?多一個不是更好?”
陳若儀看著林希,心里嗤笑一聲,直接說到。
“什么?”林希皺了皺眉頭:“陳小姐覺得經營一個企業這么容易,動輒十幾個億的東西。”
“既然陳小姐你說的那么容易,為什么你們不自己去做?靈希科技做什么事情。”
林希在心里都有些懷疑這陳家的人有沒有腦子,這么說話?
“這是我說了算。”
“力所能及的三個公益項目已經是我公司能夠承擔的最大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程度。”
“你們認為自己的人需要金錢去補償支持,這無可厚非,人民衛士是保護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