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身前只有六個人,分別是大兒子參將李際、二兒子裨將李弘、公子嘉、老將軍樂乘和他的學生趙蔥,以及李牧大軍的副將歐陽尚。
七個人圍著一爐將盡的炭火,看著爐火中星星燃燒的碳灰,李際說道:“這兩日秦軍罵陣,著實可恨。將士們的血氣都被罵出來了,恨不能撲上去跟他們拼了。”
李弘也在旁邊說:“再忍下去,恐怕將士們……”
趙蔥也接話問道:“是啊,大將軍,我們為什么不直接給他們迎頭痛擊?”
李牧抬起手來制止了他的話。“不是說過好幾回了嗎?怎么還提?任秦國人隨便怎么罵,我們又不少一塊肉。貿然迎戰,對整個戰局是致命的。”
歐陽尚用火鉗扒拉了一下火盆,翻起幾塊還未熄滅的火炭,補充說道:“忘了咱們怎么打匈奴人了?以逸待勞,堅守不出。最后真正著急的不是我們,而是秦軍。”
李牧頷首不語。
樂乘老將軍說道:“他們長途奔襲,糧草供給線很長,還要越過太行山。戰而不能持久。何況他們連續幾次大勝,將士士氣高昂,正面迎戰恐怕我們光在士氣上就輸了一節。”
公子嘉坐在大將軍右側。雖是深夜無眠他卻不傷神采,依舊溫文爾雅,此時道:“連續三日敵人只是罵陣,卻沒發動一次進攻。會不會他們另有軍事策略?
這時候整個西北方被他們封鎖,如秦軍有重大軍事調動,我們未必能及時作出反應。”
“誒,不會。”樂乘老將軍揮了揮手:“不用擔心。宜安一線各城城防都已做了加固。此次我從邯鄲率兵增援,也同時給沿途各城邑增派了兵力,就是防止秦軍從其他城郭突襲。
我們的主力一定要咬死秦軍主力。只要他們伺機而動,就是我們出擊的機會。”
李牧贊許地看了老將軍一眼。
這時候門外有人稟報公孫直求見。
不多時神采奕奕的公孫直走進來,稟報李牧大將軍和公子嘉說道:“剛剛收到飛鴿傳書傳遞過來的情報。易之和李校尉已經帥劉榮所部到達伏擊地點。”
“太好啦!可以隨時出擊啦。”李際、李弘全都興奮不已。
李牧將身體向后靠靠。在簡陋的帥案后凝神思考了片刻,說道:“不急。敵不動,我不動。”
此夜對于很多人都是個不眠之夜。
樊於期雙眼凝視著案子上的一個碎花陶盆。
這陶盆做得精致可愛,是由五色泥土秘法燒制而成。陶盆中燃著一簇不大的火苗,搖擺跳躍著,把樊於期一張平常無奇的臉映得有些生動。
他將雙手附在火盆之上,兩掌相互摩挲。口中念動法訣。
陶盆里風塵漸起。灰燼竟然被火焰推到了半空。然后在那跳躍的細灰中,隱約有聲音傳來。
是主帥帳中桓齮說話的聲音。
他對右將蒙琛說道:“我們多一倍的軍力,更多一倍的士氣。怎么可能不完勝。不過這次面對的是李牧,正面激戰應該不是很好的主意。”
“這里,”想必桓齮是用手指在案幾上“咚咚”地敲了兩下:“肥累城。你明日帶軍悄悄啟程,前去攻打肥累。”
蒙琛大約還未領會上將軍的意圖,困惑地問道:“肥累城并不是一座大城。”
“不不不。它是一座關鍵的城。如果拿下肥累,通往邯鄲的大道就為我們打開了。你說,李牧會不會來救?”
桓齮似乎并沒有耐心等待蒙琛的回答,繼續說道:“如果他來救,我們就讓他有來無回。如果他不來救,你和前將先鋒韓程,右將王科是不是可以形成包圍的力量。讓我們再打一場長平之戰吧。”
桓齮的聲音隨著陶盆中的火光變暗慢慢的模糊起來。
樊於期散了法術,在暗淡下去的火光中靜靜地坐了一會兒,直至屋中陷入黑暗。
只聽見他自言自語的說:“肥累城啊。倒是可以一起去看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