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亞瑟的這席話,真的是讓《泰晤士報》的記者感到了驚愕和欽佩,尤其是亞瑟所表現出來的自信,他看著面前這位意氣風發的年輕企業家,由衷的感慨道:“未來是屬于年輕人的,更屬于不斷挑戰不可能的勇敢者,博林先生,您是一位勇者!”
“謝謝,必須得承認,世界是充滿不確定xing的,當然,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我也一直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天朝有句諺語,叫做書到用時方恨少,意思就是,知識到了需要用的時候,才后悔當初為什么不多學點知識。
而我對此已經深有體會,所以,我一直在生活中不停的學習,希望通過努力來彌補自己的知識匱乏和不足。。。”
亞瑟毫不避諱的說起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反正也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就算是想隱瞞也隱瞞不了,既然已經沒辦法用名校學歷往臉上貼金了,倒不如給自己弄一個幡然悔悟做新人的人設。
只有在思想上,承認無知,然后才能兼收并蓄,在膽魄上,獨立思考,敢于從事前人所未踏足之域。未來的機會,只屬于勇者。
之后,亞瑟又帶著專訪記者來到了三期工程預留的土地上,如數家珍的給對方介紹著三期工程的布局,以及三期建成后,可以給海岸發電廠帶來多大的產能和效益,反正就一個字——吹!
商人的嘴騙人的鬼,經常聽到一些企業家大刀闊斧的討論很多的事情。然而總覺得他們滿嘴跑火車,講的有些夸張。
對于這一些問題,普通人會覺得非常的差異,并且覺得非常的夸張。然而這些對于企業家來說都是有資本的話題,他們之所以敢這么講就是因為自己有底氣。當然,更重要的是,吹牛13主要是在營銷。
畢竟營銷的本質就是吹牛13!
牛13吹得好,就能吸引媒體,產業就會備受矚目,媒體需要熱點話題,尤其需要有爭議的熱點話題,你越是標新立異,媒體就越是喜歡,很多案例的神化或妖魔化,哪個離得開媒體的功勞。但無論正與負,曝光度就不言而喻了。
牛逼吹好了,就受到風險投資者的熱捧了,有了投資,有了錢,就有了發展的資本。一切都顯得順遂又美好。
而且,有些牛13,吹著吹著就真的成功了,畢竟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真實現了呢?
尤其是亞瑟這種自認為是一步一個腳印的那種踏實人,不會吹離譜的牛。
沒辦法,在這個機會主義盛行的時代,各路神仙使出渾身解數求出名求曝光的時代,企業家都忙著為自己代言,或讓老婆為自己代言,讓明星員工為自己代言,兵馬未動,發布會先行。反而是訥于言而敏于行的企業家占不到便宜。
不過亞瑟也清楚,吹牛13也要圍繞著商業本質進行,就算牛皮吹的震天響,脫離品牌定位,企業管理,產品核心競爭力,企業就只會是一團炒作完之后即將飄走的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