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完影屋院線的電影公司,亞瑟一臉淡漠,早已沒有了之前的期待,心中一片悲涼和郁悶,通過參觀和電影公司的負責人介紹,對于這家只有十幾個人的電影公司和當下的英國電影業,亞瑟只能用一個慘字來感慨。
好吧,怎一個慘字了得!
說是水深火熱,真的是一點都不夸張。
你能想象的到,英國在2003年至2010年目前之發行的613部電影嗎?而這些電影中僅有百分之七獲利。而在成本高達一千萬英鎊的電影中,獲得盈利的不超過五分之一。
7年的產出,連天朝一年拍攝的電影數量都比不上。
更可悲的是,一部哈利波特系列,幾乎一網打盡了英國所有的注冊演員參與,咳咳,這可不是夸贊,而是說,全英國的演員都在靠著哈利波特這一部系列電影混飯吃。。。
這他喵的要多可憐!
要知道,哈利波特系列最后兩部已經開拍了,也就是說拍完了,很多人就要失業了。
而他這個電影公司的人至少有一半的人去參與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拍攝工作去了,所以亞瑟才會看到只有十幾個人留守的局面。
這他喵的還有什么指望?
亞瑟想到來之前,自己還想著搬運幾部未來的好萊塢電影賺錢,現在看來,完全就是他自己想瞎了心。
不僅缺錢,還缺人才,更嚴重的是,就算拍出來,只要不去國外,北美上映,就賺不到錢,因為本土的觀眾不僅不認可英國電影,市場還十分的狹小,完全就是好萊塢電影的后花園。
所以,在英國搞電影,不僅沒前途,還一片黑暗!
“老板,在英國,電影制片人傳統的做法都是從英國電影協會基金和BBC電影公共基金獲取資金,而英國電影協會基金1500萬英鎊和BBC電影公共基金1100萬英鎊的投資規模與好萊塢動輒上億美元的投資相比,顯得有些可憐。
除了資金投入外,英國電影在人才方面也面臨巨大挑戰。”電影公司的負責人同時也是英國畢竟著名的制片人麗貝卡,察覺到了亞瑟博林這個剛剛成為她老板的年輕貴族富豪的失望,有些無奈的苦笑道:“說真的,對英國獨LI電影的未來,我持悲觀態度。
英國獨li電影的產量近年來在不斷減少,政府吸引對內投資的政策雖然對英國電影界是利好的,但是大規模投資所創造的更加穩定的就業卻為獨立電影帶來了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