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新貴!”
“用清潔能源改變世界。”
“一個龐大的電力帝國正在組建中!”
“。。。在倫敦上市幫助亞瑟博林補充更多資金,使其擁有充足的彈藥在未來去收購更多的被低估的能源資產。。。”
“每一次市場動蕩都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市場地位和發展差距往往在市場低谷時形成。追溯亞瑟博林創業的急速崛起過程,從電力行業這種迥乎常態的逆向決策對亞瑟博林來說并非首次。這位年輕的創業的決策者總是讓人捉摸不透。而也正是這一次次的“離經叛道”,締造出了全球最年輕億萬富豪的傳奇。。。”
簽完收購合同后的第二天,亞瑟沒有繼續在布里斯托海岸發電廠停留,而是一早就坐上了返回漢普郡博林莊園的火車。
而海岸發電廠收購三家風力發電廠的利好消息不僅讓股價上漲,同樣的也讓英國的所有媒體重視聚焦亞瑟這個年輕的電力新貴,畢竟現在他旗下的電力公司的發電總量已經成為了所有人都無法忽視的程度。
事關幾千名工作崗位,幾百萬居民用電的上市企業,誰又敢小覷。
所以,坐在回返漢普郡的火車上的亞瑟連報紙都無法安靜的,電話一個接著一個的接聽著,那位嘗到了甜頭的dian下,有過JIAO集的貴族,政客,漢普郡官員,其他有過一面之緣的企業家,都送上了祝賀,以及一些酒會邀請。
已經準備動身赴美的亞瑟,面對這些邀請,自然只能感謝婉拒,在他看來,這些所謂的社jiao,對目前的他來說,自然是沒有去美國宣傳推廣他的照片墻APP來的重要,他還想要靠著這個APP,成為一個IT新貴呢。
要知道,在當前世界,玩工業的確實玩不過搞IT的,IT更容易得到資本的青睞,更容易讓他的身價爆發式的增長,看看臉書的那個小麻子,隨便幾輪融資下來,就身價幾百億美元了,這讓那些工業大王們怎么比?
而且,亞瑟也從來沒有把自己歸類于本本分分的實業家,雖然他收購的是重資產的工業產業,但是從根本上他還是一個典型的投資家,畢竟在實業經營方面,他根本就沒有一點經驗。
說實話,真要讓他一心安分的撲在發現電力工業的事業上,那才是真的難為他。
再說,賺錢無非有兩種方法。第一是自己賺錢,第二是讓別人幫你賺錢。顯然,大多數富人更喜歡后一種方式,也就是所謂的投資。
因為穿越的金手指,讓他可以成為一個比較靠譜的戰略專家,大局觀上是沒有絲毫問題的,這也是他比全世界所有人擁有的最大優勢,但是真要讓他去事無巨細的管理公司,呵呵,結果肯定是一團糟。
對此,亞瑟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他可以利用歐債危機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盡可能的利用資金杠桿到處收購,并購,然后花錢雇傭人幫他掌控,等到他真正的成熟起來,在慢慢的回頭消化。
他也知道利用資金杠桿擴張,背負巨額的債務,會產生巨大的風險,之所以他敢冒風險,都是因為有著黃金資產給他打底,只要保證資金鏈不斷,他就趕去惦記那些被低估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