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聽,我買了五次!”
“十次的在這里。”
“已經在企鵝音樂前五了,好快!”
“黃易云也前五了。”
“阿里麻麻也前五了,三榜前五成就,get!”
“單從成績上來說,這首《齊天》已經不比李河凱的《老照片》差了。雖然后者有一個大榜第一,但其余兩榜的成績差了些,只有十多名。”
當然,對此,李河凱的粉絲是有意見的。
“呵呵?這就一樣了?沒有第一,屁都不是知道嘛!”
“就是,第五也有勇氣說和第一一樣?多大臉?”
“黃易云和阿里麻麻那邊我們只是沒有發力而已,不然第一也能到手。”
“不過是蹭《大妖圣》的熱度,還敢說自己的歌成績好?”
“就是,什么狗屁《齊天》我就覺得很難聽。”
“嗯,陰陽怪氣的,節奏混亂,根本不是什么好歌。”
就這個成績問題,雙方爭執不下,討論不出一個結果。
但這種討論不久后就有了新的參與者們。
那就是一群活躍在幕后的……音樂制作人們。
一首歌,可能只需要一個人參與,也可能需要很多人參與。
演唱者、作詞、作曲、編曲、錄音等等。
其中很多人永遠也走不到臺前,和普通行業的從業者沒有什么區別。
比如大眼睛榮浩。
沒成名之前,他就已經才華橫溢了,但他一天不唱,就一天沒有出頭的機會。即便他已經給很多知名歌手寫出過不少當紅歌曲了,也都依舊沒什么用處。
所以,這群從業者中,是有很多人真的非常有才華和鑒別能力的。
現在,這群人站了出來。
他們粉絲不多,甚至有的連黃色的大V認證都沒有。
但圈中人是彼此知道的。
起碼,對方觀點中正確和錯誤的地方,是很多人都看得出來的。
小眼睛李,簡稱小李的某位編曲高手就對這首歌做出了評價:“這首歌的編曲,初聽之下或許會覺得有些分裂,但其實創作者厲害就厲害在這里。”
“前奏的悲愴和副歌說唱部分的熱血是很難結合的,但創作者從歌詞、編曲等多方面入手,完美的將這些結合起來。這一點非常厲害。”
“但我今天主要要夸獎的是演唱者張宥栗的歌唱水平。這首歌演唱難度很大,無論是情緒的調動還是過高的音域以及銜接的突兀。在我心里,能夠把這首歌唱到九十五分以上的歌手不超過十個人,而能夠唱到張宥栗這種一百分的,不超過三個人。”
“她真的很有天賦。不,不只是天賦,應該說她真的很有實力。”
某山:“這首歌的詞很不錯,能讓人夢回西游,仿佛親眼所見那場發生在南天門的大戰。那一戰,很凄涼,但大圣并沒有因此而意志消沉。相反,他一次次的站了起來,成為了一頭蓋世大妖。或許,這就是歌曲想要傳達的吧,我感受到了,你呢?”
張愛蜀:“這是一首無論詞、曲還是演唱都堪稱傳奇的歌曲。唯傳奇,方能超越傳奇。我個人認為,這首歌從藝術價值上來說,已經完全超過了《老照片》這首歌。”
“說唱音樂屬于小眾,甚至很長時間內被歧視,但每一種音樂都不應該被做那種音樂的人所代表。某些說唱歌手垃圾,并不代表這種音樂形式垃圾。”
“宥栗在傳統抒情唱法上的優勢和實力是大家都清楚的,但她在其他音樂中的才華,還沒有被更多的人意識到。”
“了解更多的音樂,做更好的音樂,宥栗正在路上。終有一天,她會成為一名現象級的歌手的——我堅信!”
很多音樂人都出來給與了這首《齊天》高度的贊揚。
因為這首歌不僅好聽,還結合了一些現在在大家看來是比較冷門的音樂形式。
在抄襲愈發嚴重的現階段,創新本來就是業內大力提倡的,更何況張宥栗這還是在傳統音樂形式之外的創新。
這方向起碼就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