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的方龍并不是原來世界的“大鼻子叔叔”。
兩人的履歷真心不一樣。
如果真要說的話,這個世界的方龍反倒像早期那一位在好萊塢闖下赫赫有名的“雙截龍”……
當然只能說闖出來的名頭很像……
實際上來說的話,兩人并不是同一個類型的,而且頗有種原先世界那幾個功夫巨星集合起來的感覺。
方龍為什么想見沈浪,甚至不惜親自來公司見沈浪?
他和沈浪的差距,現在完全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那為什么會這樣?
原因很簡單。
他并不是一個只懂向上看的人,他知道不管在哪邊的娛樂圈里混,你找的合作對象得目前不一定很強大,但一定要具備今后強大的潛力。
投資……
并不是投資當下,投資永遠都是投資未來。
事實上,他在好萊塢混得風生水起的時候,他就預感到了華夏這個大市場是一塊大蛋糕。
隨著影視行業和文娛行業逐漸發展以后,很多好萊塢的大導演們都把眼光看向了華夏……
雖然在好萊塢發展,但是方龍也一直盯著華夏。
這幾年,他一直在觀察著華夏的影視行業的動向,以及各大影視公司每年產出的作品和票房比。
然后……
他有些失望。
這幾年的華夏電影同質化太嚴重了,往往是一個題材火了,一大幫人二話不說就過來跟風,不把題材搞爛大街還不算完,而且更重要的是各種小鮮肉齊上陣跟著導演一起撈錢,大部分的片酬都流向小鮮肉背后的經紀公司以及演員了,真正拿了制作電影的費用實在是很少。
而且,很多導演在電影撲街了以后還埋怨市場,埋怨這幫影迷就是傻逼,好東西他們不看,一定看爛東西,現在給你們看你們的歐巴了,你們還罵我們拍爛片……
你們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系列的東西讓方龍對華夏的電影確實有些失望,實在是太浮躁了,這樣的市場,被好萊塢大片一沖擊的話,如果沒有有關部門的上映保護,這華夏電影還不得崩盤?
后來……
他看到了《我們的青春啊》……
然后,在國內版,他看出了一種對套路的諷刺,在國外版,他卻看到了文化方面的差異。
他注意到了這個叫沈浪的蹭熱度導演,當然,當時的他也沒有在意,在隨后的《冥界之門》上映以后,他才認真開始查了這個叫沈浪導演的資料。
然后……
他看到了沈浪那“彪悍”的履歷,硬生生從一分錢沒有拉扯出一家公司,然后還特么公司弄得有聲有色……
他意識到這個是一個有意思的家伙。
在這個浮躁的圈子里,這貨還真像一股泥石流,洶涌而入,把這個圈子搞得亂七八糟……
……………………………………
“方先生,你好。”
“沈導,你好,想見你一面還真不容易啊。”
“咳,咳,方先生,主要是你名頭太大,突然間給我打電話,我一時間還真覺得騙子……方先生,你懂的,這種騙子的套路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