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啞中帶著磁性,這就是張元現在的聲音。
把自己一路旅行的收獲,全部唱出來,把經歷融入到音樂,這歌曲就變得不一樣了。
正如張元所想,沙啞嗓音一樣可以唱出好歌曲,關鍵就在于如何運用。
“我在苦苦等待”
“雪山之巔溫暖的春天”
“等到高原”
“冰雪融化之后歸來的孤雁”
“愛再難以續情緣”
“回不到我們的從前”
單純從唱功來講,張元已經沒問題了。
可是光有唱功不夠,還得有情感。
這故事就是情感。
人生經歷中,一定有著能夠讓聽眾產生共鳴的東西。
至少現在錄音棚里的這幾個人,已經有了共鳴。
大家不由得對雪山高原產生了好奇,那里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地方,居然能產生這么好聽的歌曲。
“一眼望不到邊”
“風似刀割我的臉”
“等不到西海天際蔚藍”
“無緣這蒼茫的高原”
“還記得你”
“答應過我不會”
“讓我把你找不見”
……
到了第二段,通過反復的唱,來表達出那種看慣世事的蒼涼感。
舒緩的旋律將人生的這段經歷襯托的更加滄桑。
歌詞所寫的愛情故事,流傳在雪山上的美麗傳說,經歷了無數年,風霜雨雪吹不走人們的思念。
蒼涼大氣的旋律之下,其實是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愛像風箏斷了線”
“拉不住你許下的諾言”
“我在苦苦等待”
“雪山之巔溫暖的春天”
“等到高原”
“冰雪融化之后歸來的孤雁”
“愛再難以續情緣”
“回不到我們的從前”
這寬闊的音域,讓眾人感到震驚。
從低音到高音的技巧,張元已經在《煎熬》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很多人覺得張元現在的歌聲,畫面感特別強,一望無際的草原立刻能浮現眼前。
每一個字,他都唱的很清楚,字正腔圓。
沒有過多的技巧,就是在認真的講故事。
把愛情故事和西域美景結合到一起,多了許多人文氣息。
并不是情歌那么簡單。
而且,整體旋律沒那么難,歌詞簡單,旋律也是舒緩簡單,方便普通聽眾學習練唱。
如此朗朗上口的歌曲,更加有利于大眾傳播。
就像《天涯》,每個人都會唱,都能唱。
所以在KTV,《天涯》是必唱歌曲。
第一遍錄完之后,張元的腦海中閃過無數個畫面,全都是他和向真旅行的畫面。
眼前又浮現出雪山和高原。
他想起了那個美麗的傳說,想起了牧民家的質樸和熱情。
呼!
感覺很特別,心底有些淡淡的憂傷。
“真的難以想象,張總的歌聲會如此有故事性,大多數人無法拒絕這樣的歌聲,”方遠說道。
張元的音樂一直在往前走,探索更多的可能。
這次的沙啞嗓音,結合自己的經歷,歌曲中的情感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