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輪結束。
江州實驗中學和耀華中學,都拿到了40分,再加上基礎分100,分數變成了140分。
鄭陽一中拿到了30分,總分130分。
鄭陽十三中只拿到20分,再加上基礎分,總計120分,排名倒數第一。
十分、二十分的差距并不大,十三中的心態倒是沒受影響。
第二輪是主觀題。
主觀題就不是選擇題形式了,而是出一個論述類題目,讓每個隊伍進行討論、分析,最后隨機一個隊員答題。
評委根據題目難度和參考答案來打分。
每個評委有八分的權限,最好加在一起四舍五入,最高能獲得三十分。
如果是難度很高的題目,哪怕只答出了一部分,還是有可能拿到滿分的。
每個隊回答兩個題。
十三中競賽隊的第一個題目難度就不小。
【請給出理由,說明生活在非洲的孩子,比其他構架得孩子,面臨更大的生病和死亡風險。】
大屏幕上出現題目后,會給出一分鐘的討論時間,最后答題時間是四十秒。
幾個人馬上討論起來--
“疾病,肯定和醫療水平有關。”
“非洲很窮,貧窮!”
“非洲有戰亂!據說那些原始部落總打仗,我上次看了個新聞說,有個只有女人的部落,得專門搶男人過去生育……”
幾個人都看向何榮華,眼神中的含義很明確,“為什么你只關心這種新聞?”
何榮華尷尬一笑。
在仔細討論一番后,趙奕做出了總結,“所以就是,戰亂、貧窮、醫療水平低。誰站起來回答,就仔細解釋這三條,不求拿滿分,估計也有二十分吧?”
幾人一起點頭。
“時間到!”
隨著主持人的話,大屏幕隨即了一個號碼:三。
孫亮‘噌’的一下站了起來,認真的說了起來,“非洲很窮,貧窮會導致一系列問題;還有,非洲很亂,經常打仗,戰亂會造成死亡風險……”
雖然有些用語并不標準,但只要表達清楚意思就可以。
接下來是評委打分。
這道題的難度不斷太高,但想總結完全很困難,四個評委給的分都是四分、五分,加在一起是十八分。
四舍五入,二十分!
十三中競賽隊沒有歡呼,但每個人臉上的笑,說明對得分還是滿意的。
觀眾席上。
眾多家長的領頭人,趙虹娟也滿意道,“我就說孫亮這孩子聰明,看,說的多好啊!”
江州實驗中學、耀華中學和鄭陽一中,也依次回答了一個問題。
江州實驗中學的得分最高,拿到了滿分三十分;耀華中學和鄭陽一中,都只拿到了二十分。
分數沒被拉開,勉強算是合格了。
十三中競賽隊迎來了第二題。
【大蕭條,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間發源于美國,后來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其中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和RB等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
請問:造成美國歷史上1929-1933年“大蕭條”的基本原因有哪些?】
林曉晴、孫亮等人都沉默了。
趙奕仔細琢磨著題目,分析著說道,“我們就從資本主義制度上破題!”
“資本主義制度,生產與消費的矛盾,資本家和工人的矛盾,證券經濟的泡沫化,就從這幾個角度著手去說。”
其他人都聽著點頭。
雖然是個歷史類題目,但書本上的外國歷史,也很少有分析經濟的章節,十三中參賽的都是理科班學生,對他們來說,題目內容根本沒接觸過。
這次隨機到的是四號,何榮華。
剛才何榮華做必答題,站起來緊張的沒說答案,隨機到他還是有風險的。
其他人都有點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