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亮忽然湊過來說道,“正好,我也去他家轉一圈,正好去看看他在干什么。”
趙琳琳馬上抱住林曉晴說道,“行!我晚上就住曉晴家了。”
林曉晴笑笑。
孫亮道,“那我住趙奕那。”
……
趙奕真是廢寢忘食了。
從回到家里以后,他就一直在寫論文,精神疲憊了干脆氪‘學習幣’,身體都疲憊支持不住,才躺在床上睡幾個小時。
醒來。
繼續!
用了幾個小時,把‘角谷定理’的證明過程撰寫出來,剩余的時間都是在對照寫英文翻譯,最后又花時間查找文獻資料、修改格式,全部完成用了近三十個小時。
接下來就是投稿了。
趙奕還是問了下劉賀敏教授,相比只見過一次的便宜師傅,他和劉賀敏教授的交流更多,也顯得更親近一些。
劉賀敏聽趙奕說完成了證明,都感覺有些不可思議,他滿是驚訝的說道,“我還以為你只是開玩笑,大家都這么說。”
“真的完成了?”
“如果真的完成了,我建議你選擇影響因子大的期刊。比如,《數學學報》、《數學新進展》等等,都可以。”
劉賀敏只是說了幾句。
他并不太相信,趙奕真的完成了‘角谷猜想’。
其實對數學研究越深入的學者,就越不相信趙奕完成了‘角谷猜想’,因為他們明白數學猜想究竟有多高的難度。
劉賀敏對趙奕有些了解,知道他缺乏高深的數學理論知識,連基礎的高深理論都缺乏,想證明數學猜想有些不可理解。
他不認為趙奕是在說謊,而是覺得他‘走進了死胡同’。
這是很正常的。
許多研究數學的人,都偶爾會爆發靈感,鉆研某某難題就解決了,但只是他們自以為的解決,而不是真正的解決,也許其中就有某些問題,并沒有真正想到,或者計算過程中,發現了一點小錯誤,巧合下就以為解決了。
類似的事情發生過很多。
每一年各種學術雜志都會接到‘命題大’的論文,就連哥德巴赫猜想等過百年的世界數學難題,都會有很多人撰寫論文進行投稿,有些還公開表示,自己就是解決了猜想。
他們不是說謊,只是思維走進了死胡同。
除非有人指出他們的錯誤,否則想靠自己想出來不容易,但是,類似的經歷也是很重要的,做科學研究總要經歷一些東西。
劉賀敏覺得一次失敗,對趙奕來說也是好事。
他實在是太年輕了。
如此年紀就取得高成就,也許會帶來心態上的影響,比如,讓他變得盲目自大之類,失敗也是一種幫助走向成熟的經歷。
趙奕可不知道劉賀敏教授想了這么多。
他聽到劉教授建議投影響因子大的期刊,干脆就選擇了數學界的四大期刊之一--
《數學學會雜志》。
之所以選擇《數學學會雜志》,是因為他發現,其他‘三大數學期刊’網上的評價都不太好,反應最多的就是審稿龜速。
雖然不認為其他人能依靠二進制的思路,真正完成‘角谷定理’的證明,但投稿遲遲沒有回復肯定很郁悶,審稿速度快一點也挺好。
《數學學會雜志》也是四大雜志之一,他們的審稿速度稍微快一點,但過稿的難度也是非常高的,大部分稿件都會被拒絕。
“角谷定理的證明,應該沒問題吧?”
趙奕再仔細審閱一遍稿件,就一咬牙把稿件投遞過來,順便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
隨后。
巨大的疲憊襲來!
當一切工作都完成以后,身體就再抑制不住疲憊,他連衣服都沒脫,躺在床上閉上眼就睡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