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奕感慨的說道,“這就叫做分享啊!我記得小的時候,我爸媽總是和我說,有好玩的、好吃的,要學會分享。”
“現在我終于明白分享的快樂,我們就多給猴子分享分享!”
林曉晴和趙琳琳聽的笑作一團。
趙奕回到了房間以后,發現手機里還有不少照片,選了幾張不錯的,直接發給了孫亮,他發現‘分享’真的很快樂。
記憶中……
十幾年后,他幾乎是不發朋友圈的,也很討厭那些朋友圈里,顯擺自己去哪里旅游、吃了什么大餐的人。
現在他感受到了這種快樂,尤其還知道孫亮還在苦-逼的參加冬令營。
“明天去坐直升機,坐不是目的,目的是多拍照片發過去……”
“對!”
“多發照片,快樂就會加倍!”
關掉了和孫亮的對話窗口,又想起了有些頭疼的‘招人’問題。
趙奕認識的計算機業內人士,幾乎沒有低端底層的人物,每一個看起來都很高端,打開‘計算機技術交流群’,像是張震這種都屬于‘普通人’,好多都是掛職當大學講師,或者在實驗室里……
對啊!
實驗室人員。
趙奕關掉了群組的聊天對話框,看準了一個企鵝好友。
許超!
許超也是個純正的博士生,技術能力還可以用‘優秀’來形容,但他屬于混的比較差那種,大概是人生機遇的問題,他在深城的實驗室跟著導師做項目,拿到了博士學位以后,是打算留下來繼續做研究。
然后。
原來的實驗室搬遷了。
許超就只能北上到燕華大學的新實驗室工作,但他明顯是屬于‘外來人員’,和燕華大學沒什么關系,到一個新地方等于是重新開始。
他甚至都不如錢虹。
錢虹還在讀博的過程中,都混了個兼職講師當,能多出一筆不錯的收入。
許超就只是實驗室招聘的博士生,連助理研究員都不是,可以說就是實驗室的臨時工,他肯定是希望繼續做研究,也一直在為此努力,但短時間想做出什么成績,實在是有些太難了。
趙奕對許超的情況還是有些了解的,他仔仔細細的思考著,發現許超這個人,還真是適合的挖角對象。
學歷高!
能力不錯!
目前工作待遇很一般,流動的博士后也很難談編制,到首都工作時間也不長,估計也難有什么眷戀的情緒。
“就他了!”
趙奕馬上給許超發了個信息,“超哥,我正打算創業,有興趣不?”
……
燕華大學,智能與自動化實驗室。
這座新建的實驗室,領頭人是劉光佐教授,他是燕華大學研究生院科研處處長,兼任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智能機器人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自動化學會智能自動化專業委員會委員,Transaction-on-Intelligence-Technology期刊主編,等等。
劉光佐能有這么多頭銜,科研能力肯定不會差。
他長期從事計算機視覺聽覺、模式識別與圖像處理等領域的教學科研和產業化工作,承擔過10余項國家863課題、973課題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并發表過100余篇學術論文進入SCI/EI檢索。
當然獲得國內外相關獎項也是少不了的。
這樣一個優秀的領頭人,就足以帶起一座重點實驗室,劉光佐和另外一位教授,長期從事國家項目相關工作。
信息學員副院長羅智金,就是實驗室的‘第三號’教授。
羅智金對自己的科研能力,也有非常清醒的認識,他比不上前‘兩號’教授,就干脆做一些宣傳、拉贊助、招人才等工作,實驗室除了特殊的項目以外,整體的財政都是由他來負責得。
負責這一塊是很頭疼的。
智能與自動化實驗室是計算機類的實驗室,同樣有大部分計算機實驗室的問題。
其他兩位教授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做國家分配的項目,項目進度一直都很不錯,以此也能保住‘重點’的地位,出了比較大的成果,還有機會往上升一下,但做國家的項目只能獲得基礎的撥款,實驗室想要發展需要更多的資金,就必須做一些商業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