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說……站位不一樣吧。
中午。
趙奕吃過午飯以后,回到房間睡了個午覺,恰著時間來到會場,他的演講是在三點鐘。
當走進會場的時候,趙奕稍微有些驚訝,會場里地人數比上午多出許多,上午的時候還是有很多空位的,現在則是人滿為患。
趙奕不由得心里感慨一句,“我已經這么受歡迎了嗎?”
他面帶笑容走上臺。
趙奕不是受歡迎,而是受關注,過去一年時間里,他是國內數學、計算機領域成就最高的人,無論是有效與無關進位篩選、破解角谷猜想,還是剛發表的‘無規律三維震顫波形圖’,放在國際上都是頂級的研究成果。
一個人,一年時間內,好幾個頂級的研究成果,他想不受關注都不行。
同時,也有人對趙奕不滿,比如金寧大學的馮銘宇教授。
馮銘宇點評過趙奕的數學水平,結果快速被‘三維震顫波形圖’打臉,導致不少人都笑話他看人的眼光。
趙奕短時間很難取得數學上的成果?
結果呢!
在短短不到一、兩周的時間里,趙奕就在黎曼猜想的基礎上,塑造了比黎曼猜想覆蓋素數范圍更廣、看起來更簡潔的函數。
當然了。
其他人也知道,‘三維震顫波形圖’不是馬上研究出來的,但能塑造出這么個函數,對黎曼猜想的理解,肯定是世界最頂級的。
這樣的人能說‘數學基礎’不行嗎?
趙奕準備一番就上臺了。
會場里地反應倒是很平淡,掌聲地熱烈度也很一般,但每個人都認真看著臺上,想看看趙奕具體要做什么演講。
趙奕打開準備好的PPT,開始了準備好的報告。
兩個關鍵詞--
模糊數學和有效與無關進位篩選法。
“人工智能,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是讓智能貼近于人類的思考方式,從而制作出‘類人’的智能。”
“人類的思維、計算模式,用模糊數學來概述再恰當不過,當把模糊數學和篩選法相結合,我們就可以得到一種‘類人思維’地算法。”
“我給它命名為‘模糊算法’。”
在簡單的開場白后,趙奕就對‘模糊算法’進行展開,延伸到算法的具體實施方式,以及能用在什么樣的領域上,他重點說起了‘圖像識別’的內容。
‘圖像識別’是個非常大的話題,趙奕的研究成果是識別物品,他就針對識別物品去說,解釋算法具體怎么去運用。
趙奕講的很快。
因為學術演講的時間是半個小時,主辦方建議控制在二十分鐘以內,有些東西干脆就跳著說,臺下的人跟的上跟不上也沒關系,后續會有演講視頻,都可以慢慢去看、慢慢的去理解。
臺下眾人的反應還不錯,好多老教授都開始紀錄,顯然是對趙奕說的很感興趣。
二十分鐘,演講結束。
接下來就是提問時間,臺下好多人多舉手提問,主持人幫忙點了幾個人。
趙奕一一耐心地回答,他不急不慢解釋的很清楚。
主持人點到了前排的馮銘宇教授,馮銘宇還是很有名氣的,他是計算機數學地頂尖人物,最開始研究的領域是微分方程,后來又在數學建模和數據挖掘領域,取得過有影響力的成果。
馮銘宇開口問了個很關鍵的問道,“模糊數學,有模糊兩字,就代表結果不一定正確,而計算機需要的是準確。模糊算法構建的體系,會出現很多錯誤吧?”
趙奕并不認識馮銘宇,還覺得對方問了個好問題,他點頭說道,“沒錯,出現錯誤地概率確實不低,但是我們知道,人腦同樣會出錯。”
“就比如判斷一根樹苗,具體是什么品種,很多人也許就會認錯,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現在使用傳統的算法,幾乎不可能細節性分辨出來,那么模糊算法就是一種選擇,同時也是最貼近人類做判斷方式的選擇。而我們的目的,就是降低計算量的同時,降低出錯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