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哥德巴赫猜想以及素數規律的思考,短時間當然不會有什么成果,但是思考這個東西很有意思。
趙奕找到了一些興趣。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每一次上高數課的時候,他都會不斷思考素數問題,有時候想著想著就睡著了,順便就能刷到休息幣。
“很好!”
“這個方法不錯。”
“最少能說明,我沒有放棄數學研究,每一堂高數課都在認真研究……”
趙奕正在思考的時候,旁邊忽然傳來一聲驚呼,“看呢!這篇報道!”
是范雷。
他正在玩手機。
周圍幾個人都看過去。
講臺上的胡志斌有些不滿,發現是趙奕的旁邊兒,不滿的瞪了一眼。
趙奕感覺有些無辜,他是真的一句話都沒有說,也沒有打擾到旁邊同學,說話的是范雷啊,他等于是背了黑鍋。
范雷沒注意胡志斌的反應,把手機遞給了趙奕說道,“看看這個報道,說的是你!”
“真氣人!”
“一片報道而已。”
趙奕有些不在意的拿過來,就看到了那篇報道文章--
《頂級數學家不一定是生物學天才--論大國的學術不端》
什么跟什么啊!
趙奕看著題目都有些莫名其妙,點開認真看了看,頓時心里就很郁悶了。
里面說的還真是他。
文章里列出了一組很驚人的數據,“自今年8月份開始,趙奕在兩個國內醫學雜志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八篇論文,還有其他九篇論文,都掛著趙奕的名字,其中大部分都是‘二作’,還有一篇是‘三作’。”
現在也才十二月底。
在短短的不到半年時間里,有十七篇生物學研究論文,都和趙奕直接相關。
這個數據不要說是其他人了,就連趙奕看著都有些發懵,他自己都不知道發表這么多論文,但仔細想想也很正常。
除了那一篇醫學猜想論文外,他帶隊完成了三個項目,每一個項目平均兩篇論文并不多,風濕性關節炎還是個大項目,有附帶的成果他都給了別人,否則論文的數量還要驚人。
雖然趙奕是這么想的,但顯然文章的作者不這么想。
文章的作者列出了數字以后,先是認可了趙奕的數學能力,隨后一個轉折說明他不一定在生物學上也有數學的天賦。
另外,即便是有數學的天賦,想要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八篇論文,也實在是太驚人了,更不用說還有其他九篇掛著他的名字。
然后一系列揣測就開始了。
“趙奕是個數學家,他為什么能發表這么多生物論文?”
“那些所謂的研究,真的是他自己做的嗎?”
“他才只是個大一的學生。生物學不同于數學,做研究是需要實驗室的,是需要申請項目的,他的論文里提到了好幾種項目,但是他可能會做這些項目嗎?”
“另外,其中有很多論文,都和生物醫學研究所有關,還有六篇論文都發表在同一個醫學雜志上。”
“我們不能以此來斷定其中有什么問題,但我想任何人看了這些數據,都會在心里發出一些疑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