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個醫學界的人士接受采訪以后,網絡上的輿論徹底轉了個向,引動輿論的馬偉國肯定逃不開。
好多人都換到了趙奕的陣營,他們感覺是被馬偉國的文章忽悠了,輿論的反噬是很可怕的。
馬偉國立刻成了名人,他的生平被扒了出來,過去寫過的文章也被拔了出來。
然后。
大家就更覺得被忽悠了。
馬偉國十分擅長寫勁爆的新聞,往往一件事情他總是能找到爆點,但是他撰寫的新聞,幾乎就不在意是否是事實。
之前馬偉國甚至還發表過一篇,贊嘆趙奕的數學天賦,順便憧憬趙奕能在生物學大展拳腳的文章。
現在就變成趙奕黑了?
這個轉變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快到看到消息的人都目瞪口呆。
兩個月前還憧憬趙奕會在生物學做出很優秀的研究成果,兩個月后的現在就變成了質疑趙奕發表了太多的論文?
這……
好多人都無話可說了。
很快。
官媒出手了。
《人人日報》發表了標題名為‘不要把輿論當成是吸利的工具’文章,文章中直接談到最近的‘論文事件’,點評了馬偉國兩篇引導輿論的文章。
最后談到說‘網絡必須要加強監管’。
這一句話非常有效果。
網絡監管默默出手了。
當馬偉國很不甘心的想要再發表一篇文章時,就發現他在幾個網絡新聞平臺的賬號被封了,他馬上打電話詢問情況,客服給的回復是,“很抱歉,是上級監管的命令,我們并沒有權限解封。”
同時,馬偉國寫的文章也都被刪除了。
電話來了。
有個關系不錯的平臺負責人,給馬偉國打電話勸道,“你公開的道個歉吧。反正你的文章里也沒有直白的說什么。最多就是損失點形象……”
“不行!”
馬偉國堅定的說道,“道歉是不可能道歉的,我只是說出了我自己的看法,至于對錯……那都是其他人說的。”
他覺得道歉很丟面子。
在國內的網絡媒體行業中,馬偉國已覺得自己也是有頭有臉的人,怎么能針對寫過的文章去道歉呢?
那怕是賬號都被封了,他重新注冊,一樣有機會東山再起!
這就是實力水平!
馬偉國重新坐在了椅子上,拿起了香煙,用力的吸了一口,就發現電話又響了,“有人嗎?在門口,拿個快遞!”
“快遞?”
馬偉國疑惑的打開了門,發現快遞是一個文件,幾下拆了以后就看到上面的內容。
“法院?”
“傳票……”
馬偉國重新坐回椅子上,在用力抽煙的時候,臉上再沒有了任何堅定,而像是老了好多一樣。
于此同時。
趙奕接受了首都電視臺記者的采訪,記者采訪最開始并沒有談及輿論問題,而是問起了最新的微生物研究。
趙奕說道,“那只是個偶然的發現,魏世清教授,就是論文的第二作者,他是個很優秀的微生物專家,他帶著我參觀了實驗室,并向我展示了諾如病毒的染色實驗。”
“當時我覺得這些含有病毒的廢物,直接銷毀掉有些可惜,我就在想,如果讓病毒繼續保存在器皿中,會發生什么呢?”
“后來我就發現,病毒竟然發生了變異。”
“這個變異是通過再次做染色實驗發現的,我們把氣敏中的樣本進行了病毒分離,然后再做一組染色實驗。”
“這個過程很有意思,在顯微鏡下,和前面的染色做對比,明顯能看出,病毒的感染性增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