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確實是量子物理的頂尖大佬,一些東西在他嘴里說出來,給人的感覺很清晰,仿佛是設計了一條線,讓趙奕的接下來該怎么做。
在基博爾的幫助下,趙奕只用了一天時間,就把篩選機制做好了,接下來就是把數據輸入進去,但輸入數據是個大問題。
趙奕是以標準的數據樣本,來作為程序的輸入端的,但輸入數據的工作也是很繁瑣的,因為數據多數就只是數字,標準樣本也沒辦法直接進入輸入端,還需要人工去一個個的輸入。
這有些太繁瑣了。
顯然。
這個工作不可能趙奕自己來完成。
他找到了阮文燁。
阮文燁聽到趙奕的要求,實在是有些拿捏不定,放在幾天前他肯定直接拒絕,但基博爾的參與讓他覺得……有那么一點希望?
那可是湯姆-基博爾!
一個站在量子物理頂端的大佬!
阮文燁還是覺得不可能,近幾天他詢問過好幾個大佬,都是不亞于基博爾的,只是試探性的詢問,但得到的答案都是,“不可能的!”
“現在的對撞實驗,根本制造不了多少希格斯粒子,是根本不可能分析出來的。”
【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但是阮文燁還是同意了。
即便是單純和基博爾搞好關系,或者是和趙奕搞好關系,又或者挖掘趙奕在量子物理上的興趣,也應該同意趙奕的要求。
反正就是團隊多忙上幾天。
僅此而已。
趙奕的計算工作速度非常快,已經為團隊節省了很多時間,他的貢獻上來說讓團隊加個班,對著電腦多輸入些數據也沒什么。
……
在測試實驗完成的一星期后,一個個兒的團隊都開始做檢驗分析報告。
會議中心進行了一場又一場的報告。
國內團隊的人數相對較多,二、三十人的團隊,負責的工作又不太難,理應更早的完成工作,但他們還是用了八天時間左右。
這讓好多團隊直撇嘴。
比如,加州理工團隊,他們的人數更少,分配到的工作量不比國內團隊少多少,團隊的核心貝萊芬教授離開了。
結果……完成工作的時間還早了?
加州理工團隊得知國內團隊還沒有完成工作,都產生了一種心里優越感。
但是加州理工團隊是‘被針對的’,他們這次工作不允許出現一點意外,而他們做報告的時間已經被規定死,就是在所有團隊做完報告以后,還會在報告會議上,被仔仔細細的審查一遍。
這種針對肯定很讓人不爽,但加州理工團隊沒有辦法。
這天加州理工團隊的凱莎,就直接來了國內團隊的工作地點,她一則是來看看國內團隊的工作進度,二則是想拿著結果,和國內團隊的數據對照一下。
因為是相近探測器上的數據,理論上結果應該是相似的。
凱莎到了國內團隊的工作地點以后,就發現大廳和走廊空無一人,他轉過一個拐角才發現,一個工作間門口擠滿了人,好像是在談論什么。
她走近也沒有聽明白,因為國內團隊說的都是漢語。
工作間內。
團隊的人幫忙輸入了上一次的D區數據,還有這一次剛分析好的數據。
兩種數據,分別有高能光子對和輕子,等于是進行了四次驗證。
等程序完成了所有篩選后,絕大部分數據就被刷下去了,剩余的數據進入到另一個,被早就設計好的算法中。
很快。
電腦上出現了一張平面圖,圖上出現了一條線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