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莎才知道國內團隊分析驗證報告做的慢,是因為做了額外的工作。
但是,驗證疑似希格斯粒子的新粒子?
不可能的!
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凱莎知道自己不是量子物理的頂級人士,但他也知道測試實驗不可能檢驗出希格斯粒子,最少理論上是不可能的。
對撞機的擁有者是核子組織,檢驗新粒子這樣的重大工作,需要核子組織一起去完成,單獨一個團隊只負責分析一部分數據,也不可能依靠部分數據去分析出粒子。
凱莎怎么想都覺得不可能,甚至覺得是有些好笑。
一個團隊去幫趙奕做檢驗希格斯粒子的研究?這些人還覺得成功了?
這也太好笑了吧!
工作間里。
基博爾和阮文燁看著電腦上的圖像數據,也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議,他們實在無法相信,竟然真的能找出新粒子的信號。
在進行數據輸入以前,他們已經一部分接受了趙奕所說的理論邏輯,就是篩選出肯定無關的數據,以可能有關的數據來判斷新粒子的存在。
趙奕還詳細講述了篩選的機制。
阮文燁沒有認真聽。
基博爾倒是聽的非常認真,但他畢竟是年紀大了一些,一輩子都在研究物理學的東西,對計算機程序設計,也只有基礎運用的了解,并沒有真正耐下心思去研究過。
所以基博爾對于趙奕設計的篩選機制還是一知半解。
現在看到電腦上出現的結果,基博爾仔細考慮一番,還是覺得篩選機制有問題,篩選機制是物理和計算機的結合。
物理理論是設計的基礎,也是他自己指導出來的,肯定是沒什么問題的。
計算機方面就不好說了。
這個篩選法到底是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只有完全弄懂才能了解清楚。
最后基博爾長長的嘆了口氣,他發現不了研究過程中的問題,就只能等待其他人去判斷了。
他不知道自己是該失望還是該高興。
高興的是見證、參與了一個可能發現新粒子的研究;失望的是,他并沒有看到想看到的失敗,而且即便是失敗了,失敗的過程也是很驚人的,最少在判斷機制上,就可以深入挖掘去研究一下。
物理和計算機的結合,還真是很有研究潛力。
“這樣吧,等你寫好報告,我幫你推薦給其他人。”
基博爾說道。
“謝謝!”
趙奕也感到有些興奮,他得到了想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