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到現在影響力依然非常大,格拉肖是核子組織中參與研究工作的頂級人士之一,他帶出來的學生都在一個個團隊中擔任核心角色。
這樣一個物理學的頂級人物,卻不是個很好接觸的人,了解格拉肖的人都知道,他對學術的看法非常極端,可以用‘涇渭分明’來形容。
‘學術包容’,在他身上是不存在的。
比如,超弦理論。
格拉肖是超弦理論的懷疑者,因為其不能提供實驗可檢驗的預言,他曾經試圖阻止超弦理論家進入哈佛物理系,但是哈佛大學還是接受了超弦理論。
在哈佛大學做出決定后,格拉肖直接選擇了辭職,并在十分鐘后就接受采訪,他表示說,“超弦是一門和無力沒有任何關系的學科,你們可以把它稱之為‘腫瘤’。”
這件事兒就能看出格拉肖對待學術的態度了。
只要格拉肖認為不存在、錯誤的東西,就會一直堅持認為是錯誤的,除非能夠直接證明百分百正確,否則他就會堅持到底。
當然了。
其實大部分成功的科學家,都有類似的性格,否則也真的很難成功,只不過格拉肖更極端一些。
現在格拉肖極端的一面再次體現出來。
格拉肖對于基博爾還是非常認可的,基博爾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但諾貝爾物理學獎并不能完全代表能力,多數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比其他沒有獲得的人,多的也只是一分運氣而已。
基博爾只是缺乏一些運氣,能力上并不比他差。
但是基博爾的推薦并不影響他對論文的看法,他看到論文標題是發現新粒子的分析后,馬上不屑的翹起了嘴角。
一篇論文的內容是發現新粒子?
開什么玩笑!
如果說發現新粒子的標題還能夠接受,論文中以篩選機制去去除大部分粒子,從而作圖得出發現新粒子的結論,讓格拉肖立刻嗤之以鼻,論文的主體內容就是他不能接受的,以粒子對撞的原理為基礎,主體確實一種計算機算法。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這是利用計算機的算法找出新粒子?
這種尋找新粒子的方式,格拉肖是無法接受的,他走著路掃了一遍論文,在看了一眼論文的作者,隨手就扔到了街邊的垃圾桶里。
“一個數學家不好好研究數學,竟然你計算機方法來破解物理問題?”
“真是異想天開!”
“早就聽說湯姆的腦子出問題了,沒想到是真的,竟然還相信這種東西。”
格拉肖扔掉了論文兒以后,很快就把事情給忘了。
于此同時。
國內團隊也向核子組織申請了做驗證分析報告,正常來說,打出申請以后,會在三天后,安排時間召開報告會議。
趙奕把論文交給了基博爾后,也沒有閑等著,因為結果是不確定,甚至基博爾都不太看好。
他還是做了一些其他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