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是一個嚴謹的科目,只要沒有百分百確定,就不可能會對外宣布。
如果新粒子就是希格斯粒子,它的發現也僅僅是準諾貝爾級的成果,但或許能夠拿到一個計算機類的獎項,想要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還是要差一點兒。
這個發現能帶來兩個半諾貝爾物理學獎。
恰好……
他是那半個。
趙奕感覺有些發愁了,他不知道該怎么去完成主線任務,主要是他對于物理研究還是不熟悉,了解的知識量還是有限。
“看來以后要多看看物理書,,多聽聽物理課。”
趙奕想著。
現在暫時是沒時間了。
學生們忙碌在考試準備中,大一的生活馬上要結束了。
考試臨近。
趙奕卻在發愁是否要參加考試,因為他拿到了邵逸夫數學科學獎,獎項就是在六月底頒發。
“去不去呢?”
“那可是100萬美元啊!”
“如果不去的話是不是就拿不到了?如果去的話就沒辦法參加考試……”
趙奕還是想參加考試了。
半個學期的大學生活,期末考試就是個總結,和其他人一起參加緊張的考試,也是個難忘的經歷。
他問了熟悉的人。
胡志斌:“你拿到了邵逸夫獎,我知道,沒關系,去吧!”
錢虹:“肯定是去參加頒獎呀,你考試參不參加都沒關系。”
錢智金:“這還要考慮嗎?一百萬美元啊!”
“……”
最后,趙奕決定給頒獎方打個電話,他詢問了一下是否能把獎金直接打到賬戶里。
頒獎方有點懵。
邵逸夫獎可是有100萬美元,今年的數學科學獎得主就只有趙奕,他自己獨享100萬美元。
100萬美元啊!
這么一大筆前任誰都會心動,結果對方卻說,沒時間來參加頒獎?還讓把獎金直接打進賬戶?
“這也太過份了吧!”
接電話的人考慮對方就是趙奕,還是沒有敢直接罵出口,他很慶幸自己的做法。
在詢問了更高一級別的人,更高一級別的人去詢問了評委會,以及九十多歲的邵逸夫,基金會的高層一起開了個小會。
邵逸夫也出席了。
九十多歲的邵逸夫走路還是很穩,他是邵逸夫基金會的擁有人,每一年都作為頒獎嘉賓,出席邵逸夫獎的頒獎典禮。
當聽到下面的人反映的問題以后,邵逸夫倒是平靜的說道,“直接打進賬戶也沒問題,我們不能因為他不參加典禮,就把獎項頒發給其他人。”
其他人也表示同意。
有人說道,“我們早就確定趙奕是數學科學將得主,那是在哥德巴赫猜想證明論文發表之前,這更加證明了我們的眼光。”
“他參加不了頒獎典禮也很正常,現在外面的人都在討論哥德巴赫猜想,他肯定會很忙。”
“我聽說威滕先生才剛離開,他一直都在燕華大學,和趙奕交流問題。”
“想來……”
“對趙奕來說,知識的交流遠比獎金更重要!”
所有人都覺得很有道理。
確實啊!
像是趙奕這種國寶級的學者,會在乎100萬美元的獎金嗎?邵逸夫數學科學獎只頒發過兩次,在世界范圍內也很難說有多大影響力。
所以……
趙奕覺得為難不來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