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牛頓科學院是在郁悶中確認趙奕成功證明費馬猜想,D國科學院就純粹是尷尬了。
D國科學院把保存百年、非常有歷史意義的“沃爾夫斯克爾的費馬大定理證明獎”,已經頒發給了安德魯-懷爾斯,讓他們怎么再確定另一個證明呢?
D國科學院都可以想象,發表了確認成果的消息后,肯定會被世界學術圈嘲笑,說他們拿不出第二個“沃爾夫斯克爾獎”了。
當然了。
哪怕不去發表消息確認成果,世界學術圈該嘲笑還是嘲笑。
D國科學院特別為此召開了個會議,因為他們知道必須說點什么,而且是要盡快的說,否則輿論就會席卷而來,也許會說他們‘不敢面對’、‘沒有擔當’。
好在他們還沒有宣布取消安德魯-懷爾斯的“沃爾夫斯克爾獎”。
第二天。
D國科學院終于在官網上發表了一則消息,宣布說,“我們確定了中國數學家趙奕對費馬猜想的證明。”
“經過委員會的討論,我們決定取消安德魯-懷爾斯的證明,并把“沃爾夫斯克爾獎”的頭銜,賦予中國數學家趙奕。”
這則消息當然會讓人不滿。
所有人關注的都是“沃爾夫斯克爾獎”的獎金,看看D國科學院是否會再拿出一筆獎金,結果D國科學院只宣布給了個頭銜。
頭銜,有什么用?
D國科學院也有說法,他們說準備公開邀請趙奕前往D國做合作研究,并把“沃爾夫斯克爾獎”以薪資的形式支付給他。
這是D國科學院唯一能想到的辦法。
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好多人卻能理解D國科學院的做法。
這件事放在國內根本不是問題,多拿出幾百萬獎金而已,隨便卡一點經費差不多就夠了,為了不在世界學術圈丟臉,幾百萬根本不算什么,但放在D國或者說西方國家,就是個大問題了。
D國科學院的經費不是隨便用的,每年拿到的研究撥款,每一歐元的用途都會有詳細的記錄,還受到其他部門的監督,并且還是對外公開的。
想要劃撥出上百萬英鎊,就必須要有‘正規’的來源和用途。
正規,很重要。
如果在某個大型的科研經費中,劃撥出上百萬英鎊,肯定會讓參與科研的人員不滿,國家多從稅收上劃撥一筆過去,會讓所有的納稅人不滿。
等等。
這筆錢無論是從哪里劃撥,都會有牽扯到其他人的利益。
所以就必須要正規。
如果是聘請趙奕過去工作,以‘薪資’形勢發放,自然就變得正規了。
趙奕是世界最頂級的數學家,個人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費馬猜想,還研究出了震撼人心的三維震顫波形圖。
這樣的數學家以頂薪的形式聘請,一點都不為過,年薪一百萬歐、兩百萬歐,甚至更多,都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