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難度再高一些。
空間拓撲。
拓撲學的內容就非常復雜了,空間思維能力不夠,想理解基礎都非常困難。
趙奕所做的‘超對稱性分析’是以能量數學體系為基礎的,就需要很強的空間思維能力,有的部分還摻雜了能量陣列排序、空間轉換的思考,對空間思維能力的要求就更高。
這就是門檻。
空間思維能力不足,有的數學構架內容就會很難理解。
當然了。
像是邱成文這種級別的數學家,空間思維能力肯定是足夠了,之所以有些細節把握不清楚,只不過是因為對粒子邊界理論不熟悉,也是沒有想到問題的關鍵點,一時間思維有些轉換不過來。
趙奕說明了關鍵的地方,邱成文立刻就明白過來。
……
當國內好多學者專心的研究趙奕的‘超對稱性分析’論文時,論文的影響力也快速擴散到了國外。
有幾家歐美的學術媒體,引用趙奕論文的標題做出了報道。
“趙奕發布重量級數學物理成果:超對稱性分析!”
“中國《數學物理期刊》雜志,發布了趙奕最新的理論物理研究成果,是物理界非常關心的超對稱性問題。”
“以最新的粒子邊界理論,闡述分析超對稱問題,是否意味著超對稱性問題已被破解?”
“……”
于此同時,國外也和國內差不多,好多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都投入到對趙奕最新論文的研究中。
這篇論文的吸引力,可要比‘粒子的邊界理論’高的多,因為‘粒子的邊界理論’,是一種全新的理論,物理界全新的理論,想要被人接受可不容易。
若不是趙奕很有影響力,‘粒子的邊界理論’,也許都不會有多少人知道,就算有些學者看到了,也會隨手放在別的地方,根本不會去看內容。
新的論文牽扯到‘超對稱性’就不一樣了。
‘超對稱性’是理論物理學界的基石、基礎,但粒子之間的理論對稱,一直都沒有被實驗發現過。
物理學界都希望能出現一種有關粒子的對稱,不能被實驗發現的理論支持,也需要對超對稱性問題中,所謂‘對稱’做出可以接受的解釋。
之前一直都沒有。
超對稱性理論很完美了,以粒子的角度去做研究,很難再往里面添加新的內容。
現在趙奕以個人的粒子邊界理論,也就是‘粒子能量學說’,來闡述分析超對稱性問題,就很值得研究了。
當很多學者投入到研究中時,他們只感覺論文晦澀難懂,想要理解真的很不容易,他們很快發現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