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呢?
不管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又或者是其他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們所做的研究成果,歸根結底可以用‘總結規律’來形容。
不管是自然界的規律,還是宇宙星系運行的規律,都只是對已存在規律的總結,然后人們就可以運用總結好的規則,去了解、推導、解釋其他的事務。
現在趙奕所做的是‘解析引力’、‘解析電磁力’,等于是做的更深入了一步,總結的是微觀粒子存在的規律,同時向上一層也是對規律的解析。
為什么會產生引力?
為什么會出現電磁力?
如果研究真的能到這一步,肯定會推動物理學取得‘革-命性’的進步。
不少人都有些激動、也有些期待,好多人都說,物理研究幾十年沒有重大進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現有的科技發展,依靠的都是百年前的物理理論支持,而現代的物理發展,多在十分朝前的宇宙和粒子研究上,只能加深對宇宙和微觀世界的了解,根本無法運用到生活中。
比如,黑洞。
黑洞理論就算是真的,對未來幾十年的科技發展,又能有什么意義呢?
不存在。
現代發展的核能、電能、信息技術等等,都不需要近幾十年的物理研究支持,而更加前沿的量子計算機,想要普及化暫時還只是夢想。
好多物理學家們都認為,物理學要在取得一次‘革命性’的進步,才能創造出更多、更先進、更充滿想象力的東西。
比如,飛行的汽車怎么制造?
磁懸浮是一種可選擇的技術,但毫無疑問價格會非常昂貴,制造出來也會非常的不穩定,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如果有一種全新的技術,能以低廉的成本制造出穩定的飛行汽車,就會讓人類的交通變成新的面貌。
那么,技術從哪里來?
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論支持,而理論支持就需要物理學取得巨大進步。
趙奕所做的理論研究,就有可能突破物理學發展的桎梏,成為物理學‘革-命性’發展的動力。
周圍人想到研究前景,都忍不住變得激動起來,好多人都決定回去以后,就好好的研究粒子的邊界理論。
這個理論的發展前景太廣闊了!
……
當天再沒見到謝爾登-格拉肖。
趙奕不經意間問起的時候,喬治-斯穆特好笑的說道,“他早在論證進行一半兒,就離開了。”
“他留不下了,因為羞愧,據說還有直播?大概所有人都會知道,他的質疑提醒了你,讓你把質量加入到理論中。”
“但沒有人是會傻到,認為他是故意提醒你。他當然是質疑,是對你的論證的否定。他不相信弦理論,也肯定不會相信你的理論,全世界都知道,他是個老頑固。”
“你成功了,他只能走了。”
趙奕聽著都覺得有些好笑,他倒是對格拉肖并不反感,因為對方確實給他帶來了靈感。
如果沒有格拉肖的那句話,或許他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把質量加入到自己的理論中。
現在粒子的邊界理論,就不能單單稱作‘能量理論’了,準確的說是‘微觀質能理論’,具體該怎么稱呼,還是有些讓人頭疼的,還是等待世界給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