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一個新論證的步驟,對成品的性能依舊是有害的,下一次實驗就把有害的刪掉,然后繼續論證那些沒有幫助以及不確定的步驟。
趙奕做出了決定,也趕緊召集所有人,說出了下一步計劃。
“還繼續進行論證?”
“趙院士,強度已經沒有降低,說明錸元素嵌入的很完美,這已經能算成品了吧。”
“不是能算,就是成品!”
“我覺得不需要繼續了吧?現在這份成果發布出去,都能引起國際轟動。”
趙奕搖了搖頭,皺眉道,“你們的要求也太低了吧?我們剛做兩次實驗,肯定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希望成品的熔點,最低也要達到一千七百度。”
“……”
“……”
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只能搖頭,苦笑著表示同意。
趙奕還是第一次明確的說,研發目標是讓熔點提升到一千七百度以上,他們也希望能夠達到這個目標,那才真正是世界第一,但同時他們總是覺得很不實際,國內的合金材料技術,落后于國外是不爭的事實,不僅僅是航空發動機領域,其他領域也是如此。
稀土問題就能看出很多東西。
中-國是稀土超級大國,對外出口一系列稀土產品,但能把稀土真正運用起來,提取其中的稀有元素,用在自己的合金材料產品中,大部分都是國外的公司。
他們購買稀土產品,制造好合金材料成品,再賣到國內能賺到大筆的錢。
這就是技術的差距。
所以,即便K03A熔點提升到一千四百度以上,在進行添加錸元素的研究,他們也只是想著繼續往上讓熔點提升一百度,趕上國際先進水平,就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現在成品熔點提升到1600度以上,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們都覺得已經可以了,都已經世界第二了,還要爭取世界第一嗎?
“另外……”
“爭取世界第一有什么用?”不僅僅是李榮茂、張洪濤,就連王志芳都是這么想的,“就算做出了熔點最高、最先進的鎳合金,可是有什么用?”
“沒必要啊!”
“國產的發動機根本就用不上!”他們只是心里想著并沒有說出來。
趙奕仿佛能看穿眾人的心思,他很認真的說道,“我知道大家對于現在的成果已經滿意了,但是我這個人就是這樣,不管有用沒用,只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現在我們制造出的材料熔點超過一千六百度,確實,性能已經足夠使用了。”
“但是,我不希望有一天看到,當國內制造有需求的時候,會發現我們現在研究的材料性能跟不上,到時候我們的就會被新材料頂替。”
“何組長,你有體會吧?”
趙奕說的轉頭看見了何桂林。
何桂林和其他人的想法一樣,但聽到趙奕這么說以后,他頓時感同身受的點頭,“沒錯,十幾年前,我們都覺得K03A的性能足夠了,但后來昆侖、王屋發動機組,都認為我們的性能不夠,只是沒有選擇才用K03A。”
“我們整個研發組都知道,K03A被頂替就只是時間問題!”
“那種感覺……怎么說呢?”
“反正我是覺得我們整個組,都沒什么用。”何桂林說完看向其他人,道,“我支持趙院士,研究還要繼續,既然我們能努力再試著把材料性能提升,為什么不呢?”
何桂林說完其他人都跟著點頭。
確實。
有了成果公布也不急于一時,研發出世界第二的材料確實很厲害,但誰不想拿到世界第一呢?就像是國際奧運會的比賽,誰又會在乎銀牌得主呢?
……
研發,繼續。
接下來還是進行論證,然后再投入到第三次實驗,第三次實驗整體用時一個星期,速度可以說是相當快了,結果也非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