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用數學方法解決,證實光子的能量組成,是否是一種用于排斥空間擠壓的‘偽裝’,可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哪怕只是在粒子的邊界理論框架內,也是根本沒辦法完成,因為有一個問題繞不開--
空間。
趙奕現有的研究中,和空間、質量有關的,就是‘空間對2的N次方源’的排斥,另外,就是對引力和強力的解析。
兩者都只是一種數學發現,而不是用數學說明‘為什么2的N次方源會被空間排斥’。
換句話說,他沒有完成對空間的解析,自然就無法找到屏蔽或降低空間排斥的方法。
其實和空間有直接聯系的是希格斯場,趙奕最開始的研究想法,也是從希格斯場出發的,他和愛德華-威騰的約定是,他做三維粒子的解析,愛德華-威騰做多維空間解析。
現在他幾乎打通了三維粒子到希格斯場的通路,可另一邊一直都沒有什么進展,就好像一起從兩邊挖洞,他的一邊已經完成,對面才剛剛剛開始,一直都處在‘挖不動’的狀態。
這種情況下,完成對空間的解析,自然是遙遙無期的。
趙奕思考了好一陣,還是干脆把草紙揉成一團,并準確的扔進了垃圾桶,隨后郁悶的吐槽道,“都怪愛德華,這家伙實在太笨了!”
“完全帶不起來啊!和他一起做研究,真是倒霉!”
地球另一邊。
愛德華-威騰正在辦公室里,想想著多維空間的形態,憑空想象自然是沒有結果的,他只能用手揉揉額頭,最后還是拿起了筆,寫下了一連串寫過無數次的列式。
“唉~”
他長長嘆了口氣,“質量被空間排斥,但質量也許是多維空間最基礎的組成元素。”
“那么多維空間就可以理解為……黑洞?”
“或者其他什么?”
“如果黑洞就是多維空間,而多維空間無處不在,宇宙中的黑洞就只是多維空間投影的一角?”
愛德華想了又想,最后還是嘆了口氣,知道暫時沒有太好的思路,他忽然憑空打了個噴嚏,皺眉奇怪道,“應該沒感冒吧?也不是受刺激的打噴嚏……”
“難道是上帝在提示我,剛才的想法是正確的?”
愛德華頓時眼前一亮,馬上認真投入到研究中。
……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趙奕查找了很多相關資料,讀了十幾篇有關空間、粒子的論文。
他找到一個關聯的論文,是二十年前發表在《物理評論》上的,發表人是阿拉巴馬大學的李寧教授,內容和超導反重力有關。
論文上對‘超導反重力’解釋的很明確,是說超導材料中的晶格離子,在吸收了外界電磁場的能量后,將處于同一個量子態并快速旋轉,由此會產生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引力場,若將不受電磁作用的物體置于該引力場,則其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將發生變化。
在發表的論文中,李寧教授預言這種超導引力場,能夠抵消物體的原有的重量。
趙奕仔細看了論證,因為是發表在《物理評論》上,可以等同于只是發表一個看法,也許李寧研究了很久,但他的觀點并沒有得到認可。
趙奕對論文的內容很感興趣,“要么找李教授談談?”
之所以想和李寧交流一下,是因為他對于超導材料、電磁場、導電離子,幾乎沒有任何研究可言。
這方面肯定要找專業的人。
李寧能發表超導材料特殊狀態反重力的觀點,肯定會對相關內容有很深入的研究。
趙奕認識阿拉巴馬大學的恩格里斯教授,他就給恩格里斯發了個郵件,希望他能幫忙介紹李寧教授。
恩格里斯的中間人做的很不錯,他很快得到了李寧的聯系方式。
……
李寧是國內出身的留洋人員,七十年代畢業于首都大學物理系,后來赴M國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后從事超導引力研究。
雖然已經獲得了阿拉巴馬大學的正教授職位,但李寧教授在世界范圍并沒有太大名氣,因為他的超導反重力理論并沒有被證明,并且不被主流物理界認可。
李寧已經快六十歲了,做了一輩子理論研究,結果并沒有被證明出來,最少到目前來說,他的科研人身是有些失敗的。
當然了。
大部分科研人員都如此,尤其是從事物理、理論研究的人員,他們往往都是頂級的天才,但一輩子的研究,也很難獲得什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