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的媒體記者也打開了攝像機,準備對會議進行拍攝,鏡頭總是掃過備受關注的人物,而趙奕就是鏡頭捕捉的重點,他的位置就在一家頂級互聯網公司負責人的旁邊。
這名負責人叫周軍,國內可以說是鼎鼎大名。
會議最開始都是陳述部分,沒多少真正的內容,周軍就在和趙奕小聲交流,還問了一句,“趙院士,星億的動向,是怎么回事?能說一下嗎?”
趙奕笑道,“我只是想把海外的資產轉移到國內。國外嗎?總感覺不安全。”
“怎么想到投資制造業?”周軍繼續追問道。
趙奕道,“只是覺得制造業未來有發展,而且咱們國家,最需要發展的也是高端制造、高端材料。”
“趙院士還真是一心為國啊!”
周軍感慨著說了句,也不知道是不是心里話,他發現趙奕似乎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多談,就換了個話題,問道,“趙院士,你對互聯網行業的未來怎么看?比如,我們公司的業務。”
趙奕道,“我是一個科學工作者,對互聯網科技企業不太懂。但要說科技研發,我可以給你說個方向。”
“什么方向?”周軍眼前一亮,頓時來了興趣,他的企業是國內頂級的,他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富豪,但要談國內科技發展大動向,和趙奕就沒辦法相比了。
趙奕是能接觸到發展政-策,甚至是決定發展政策的頂級人物。
這個問題上,兩人不是一個級別。
趙奕小聲道,“互聯網、計算機技術的研發,要往底層走,越底層越好。知道宇圖吧?機器人操作系統。”
“國內缺乏底層技術,不止是系統,也包括框架、協議的搭建,等等。投資在這些領域,能有所創新或掌握獨特的技術,未來最少能把研發費翻倍賺回來。”
周軍聽罷有些不理解的問道,“可是相關的技術,都已經有了國際標準,想要重新……”
趙奕搖頭道,“國外的,永遠是國外的!”他說完就閉口不談了。
周軍思索著還是很不明白。
很快。
會議進入到了主題。
負責的官員說了一些發展、政-策上的問題,隨后就邀請代表發言。
連續好幾個代表,做了相關的發言,說的基本都是未來發展方向,要加大科研創新、投入之類,以及一些發展的安全問題。
等等。
下一個上臺的就輪到了趙奕。
趙奕來參加會議可不是當個聽眾,他是以集團負責人的身份被邀請,實際上,任誰都知道他最重要的身份,是國內科學界的頂梁柱,他的發言毫無疑問會和科研有關。
之前代表們發言的時候,多數人只是‘佯裝’認真聽,因為內容實在很匱乏,有的甚至都昏昏欲睡。
現在所有人都精神起來。
當趙奕站起來進行發言的時候,會場所有人也都跟著看了過去,好多人旋即就感慨起來——
“真是太年輕了!”
“誰能想到,這個年輕人,已經成為國際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成為了國內科學的支柱,引領人類科技發展的重要人物……”
“同時,他還白手起家,成為了有數的頂級富豪?”
會場內。
那些自認為是科技創新領軍人物、商業精英的人士們,心里都只能苦笑不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