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初一和高建軍見面時候聊起李棟,高建軍從梁天那邊得知李棟小說進度,這不就跟高振興說了一下,沒想到這家伙一轉頭李棟稿子已經寄給人民文學了。
“說起這個,高站長,關于新年的散文,我這邊已經寫好了。”
說話掏出稿子遞給一臉震驚的高振興。“這么快?”
“還行,一下午加上一晚上,你看看還能用不。”
李棟笑說道。“這篇散文先前我就打了底稿,那時候當著夢想,現在全都實現了。”
“哦?”
高振興接過稿子一看,這散文有點意思,現實幻想最終和現實重合,這個好。“寫的真不錯,意境深遠啊,不錯啊,這稿子老道。”
李棟心說能不老道,大師晚年作品,當然現在李棟借用了一下。“真沒想到,這么快啊,我要向著站長匯報一下。”
高振興給張勇軍打了電話,張勇軍這不在家接到電話就過來了。
“年輕就就是精力充沛啊。”張勇軍聽完高振興的匯報,感慨說道。
“站長,你看看,這篇稿子,我覺著即使上不了人民文學,省內期刊還是沒問題啊。”高振興有些興奮,開年就有這么一篇好文章。
“老高能得到你的夸贊,這稿子肯定不俗。”
張勇軍接過看完,直拍桌子。“好好好,好文章,我看上個人民文學也不是難事啊。”
“看來我們小看了小李創作能力啊。”
“是啊,年輕人精力充沛,是創作高峰期啊。”
李棟發現張勇軍眼神不對,完蛋,自己是不是太過了,第一天布置任務,第二天就完成了。“站長,這篇文章說來,算我幾年知青生活的總結,思想上一些變化的積累的成果。”
“這篇文章,我建議給人民文學投稿。”
張勇軍這一說,李棟倒是沒反對,只是自己剛投稿一篇小說,是不是太頻繁了些。
“這倒是沒什么。”
小說說真的,兩人沒看具體情況不清楚,一般年輕人第一次創作長篇想要成功可不容易,倒是這篇散文無論功底,意境都是上佳,再有和現在國家政策相符合。
這樣散文發表可能性極高,兩人見李棟同意,甚至投稿的事都不用李棟親自出馬。“今天誰值班啊?”
“小王吧。”
王健在站長辦公室見到李棟,挺意外,得知幫著李棟投稿,王健挺高興。“李棟同志,這件事交給我吧。”
“辛苦你了。”
稿子交給王健,李棟這邊倒是沒啥事情了,倒是高振興給了李棟一個大驚喜。“水力發電機的事,我這邊會盡快給你落實了,元宵節之前應該沒問題。”
“高站長,那太謝謝你了。”
這下好了,不奢望發多少電,韓莊電視機也只有李棟一家有,其他各家最多買個電燈泡,說來用電量真不大,可別小看這個電燈有了它。
竹編小組婦女,晚上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啊,說不定加班加點一天能編制一個多竹籃子。“好事啊。”回到家里,李棟還高興直搓手呢,回頭和梁曉燕說一聲。
想來梁曉燕也會很高興,先打個招呼,水力發電機上馬前,需要準備啥,這些事李棟肯定沒有梁曉燕懂得多,可惜,梁曉燕沒上班。
“算了算了。”
回去路上正好和江娟幾人碰著正著。
“李棟,新年好。”
“新年好。”
李棟笑說道。“你們這是?”
“我們剛剛去報名參加培訓班。”
吳燕,蔣欣,江娟也報名了。
“那可真巧了。”
李棟掏出自己學員證笑說道。“我剛剛拿到。”
“真的,太好了,到時候和李棟你一起上課,不知道教授語文的老師知道李棟你文章在人民文學獲過獎會啥表情?”蔣欣一拍手,越想越覺著好玩。
“這個語文和文章還是有些區別的。”
李棟哭笑不得,自己還真沒想到這一茬。
“我們文學青年很多都沒有報名語文課,大家報的最多是英語課。”
吳燕白了一眼蔣欣。“李棟,你報名了嗎?”
“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