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控機床,那東西也就那樣,我們不是沒用過。”
一個老師傅頗為的不屑說道。“六十年代就有的東西,我還當什么好東西呢。”
“說的也是,先前不是沒有引進過,可那東西不太好用。”
幾個老師傅接著說道。“去北京的時候,我們都見過。”
“見過?”
李棟一臉不可思議。“見過數控機車,那還堅持用這些老古董?”
“這些設備比數控機車好用多了,別小看了這些老車床,打印度,打越南都是靠他們。”
李棟一時間竟然被說的愣住了。“那你們想過沒有,現在數控技術已經不是當年了。”
“啥技術的,花里胡哨東西,還能比上我們的經驗不成。”
“經驗?”
李棟哭笑不得,不知道說什么好了。“我知道大家都是老師傅,可老師傅要多少年才能培養一個,現在數控機車做到的精度已經是人所能達到極限了。”
“那又如何?”
“如何,或許在大家看來,現在設備足夠用了,可我是要說,我們已經落后了。”李棟說道。“這種精度完全不適應時代發展了。”
“不知道他們聽說過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嘛,他在一次演講說過一種微型技術。”
李棟說道。“那是一種小的肉眼早已經無法捕捉微小的材料,我曾經有幸讀過這篇演講,對于未來發展有些了解,這種材料或許會顛覆我們現在的認知。”
“你們能想象當未來一種微小到和病菌一樣材料出現,那時候靠這些車床,能加工嘛。”李棟沒等著幾位老師傅說道。“這些暫且不說,光說效率。”
“幾位師傅不說了,產品合格率肯定很高,可普通工人,我可聽說合格率甚至不到百分八十。”李棟說道。“大師傅和普通工人差距卻可以通過數控機床彌補。”
“只要學會操控機車,不光光令產品合格率大增,產品產量同樣不是現在設備能比擬的。”
這些話從一個小年輕嘴里說出來,眾人并不是太服氣,再說他們見過早起數控機床并不覺著多好用,甚至還容易造成材料浪費。
“沒想到李棟對機床還有這么深的理解啊。”
吳天明和梁天小聲說道,別說他了,梁天都不知道,李棟還懂這個,更沒想到李棟還能幫著南京機械廠牽線搭橋搞的一批先進機床設備。
“我也沒想到啊。”
“年輕人有想法還是很好的嘛。”
郭昆笑說道。“不過數控機床價格可不低,我們廠子現在可拿不出這么多錢來。”
“是啊,說來簡單,可做起來太難了。”
劉向陽看了一眼李棟,年輕人說話做事輕浮些也能理解,可咱們不一樣,要老成持重。
“錢先不說。”
萬書記看著李棟。“李棟啊,你說說,這數控機床的一些優勢,尤其是產品的優勢?”
“第一數控機床生產產品更加標準化,這樣的對于后期維護更簡單,更便捷,更節省,第二生產效率,先前需要十人二十人生產線,換成數控機床只需要五個甚至更少,二個三個人就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