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學,你說這些是你拍的?”
“是啊,我請北影的幾個攝影系的學習幫忙拍的。”
“我們能看看嗎?”
“行啊。”
“衛國打開錄像機。”
“好。”
北京日常,拍攝還是不錯的,當然這種沒有剪輯的錄像帶,更顯得接地氣一些,好在阿謀兩人拍攝技術還是不錯的。“這就是北京?”韓衛國,韓衛東幾人可沒去過北京的。
“是啊。”
“這一次回來了的急,拍的不多,不過我已經托人再拍一些。”
李光遠和孫多勝,張放,孫輝聽著總覺著是不是聽錯了,這拍攝可不是鬧著玩,錄像帶多貴,設備多貴,這需要專業人士。可等看完一盤錄像帶,幾人覺著拍攝還是十分不錯。
至少他們看著挺有意思,韓衛國幾個更加覺著有意思,畢竟沒去過北京,這可是首都。
“李同學,這拍的很不錯啊。”
“還行吧。”
李棟心說,拍片子的人還是挺有點水平的,幾人看完倒是沒別的想法,只覺著拍的還挺有意思。回到房間,孫多勝和李組長說道。“組長,要不咱們拍拍南京,這挺有意思的。”
“怕需要不少費用吧。”
臺里不知道會不會批,李光遠其實心里也有些打算。“先拍好這里吧,我看這小地方有點不一般啊。”
“這倒是。”
錄像機,還能去北京拍攝,這個李棟就不簡單,真不知道,這個說自己在南大上學的年輕人。
李棟倒是不知道,自己搞幾盤錄像帶,還惹出一些心思。
第二天,一早,李棟起來去看做豆腐,孫多勝幾個人找到韓國富,對莊子一些事情做一些了解。
“一個莊子,三個廠子?”
好家伙,這年月一個莊子有一個廠子那都是少見的,別說三個,來的時候可不知道。
“竹編廠。”
“竹筍廠。”
“還有一個豆腐廠。”
三個廠子,孫多勝記下來。
了解一番,發現這三個廠子同樣不一般。
“創匯?”
“韓隊長的意思,這些廠子還做出口?”
這就更令孫多勝驚訝了,要說他不是沒見過鄉鎮企業,可能出口,還真不多,畢竟現階段出口的一般都是原料。
“是啊,這些事情都多虧了棟子這孩子。”
韓國富笑說道。“不管是竹編廠,還是竹筍廠,豆腐廠這都是棟子這孩子一手建起來的。”
“李棟同學?”
孫多勝覺著,自己是不是聽岔了,咋的這廠子和李棟還有關系。
“韓隊長具體能說說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