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咱們別跟著他開玩笑了,李棟,王記者,下午你陪著好好介紹一下韓莊。”梁天說道。“省報社對這次采訪十分重視,你可一定要配合好。”
“梁縣長你放心吧。”
“地區這邊,不需要你多操心。”
張勇軍說道。“你配合王記者,因為時間有些緊,王記者還的連夜趕回省城。”
“這太急了一點吧。”
“沒辦法,這是臨時抽調。”
南京電視臺來的太突兀了,沒一點準備,省報社這邊臨時抽調一個人過來采訪。“雖然臨時抽調,可王記者算的省報社數一數二筆桿子。”
“筆桿子?”
好吧,李棟心說能在省報社排在前列,這實力肯定不差,不是李棟這個抄爺能比的。“張書記你放心,我一定全力配合王記者。
下午,李棟沒有去釣魚,全力配合王洪濤的工作,介紹竹編廠,竹筍廠,豆腐廠,對于韓莊一些情況作了說明,重點是創匯這事上,至于自己那點事,這次沒說。
王洪濤四點多離開的,來去匆匆,南京電視臺這邊拍攝接近尾聲,第三天,正好張麗去南京順帶送幾位李光遠幾人回去了。
“總算圓滿成功。”
南京電視臺拍攝完成,可惜,這邊看不到,李棟本來還打算回著南京,可一想張寶素的事,索性等問清楚,處理完等播出前一天趕回去就行了。
誰知道,張寶素的事沒問出來呢,省報社刊登關于韓莊文章火了,尤其是關于竹編創匯,竹筍創匯宣引起不小轟動。這不報紙刊登第二天就有隔壁縣城公社打電話過來,他們要派學習團過來,打算向著韓莊學習學習,想要搞竹編和竹筍產業。
這邊通知縣里,縣里新來那個高領導一聽兄弟縣來要來池城學習,得,大筆一批要求韓莊這邊做好接待,招待工作。
“學啥,俺們可不想教別人。”
“就是,說不定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呢。”
“好了,棟子,你咋看?”
韓國富問著邊上坐著李棟。
“這事,說不上好壞。”
李棟說道。“不過縣里都這么說了,咱們現在只能先做好接待,之后有啥問題再說。”
只是沒想到,這一來,不是一個,二個,沒幾天下來,好幾波學習團。“我怎么覺著,這些人不是來學習,而是來蹭飯的。”
“這一說,還真是。”
“食堂光是這幾天招待費用,花了將近一百來塊錢了。”
“多少?”
“一百多。”
“怎么會這么多,這些人沒給糧票,還是咱們訂的標準太高了?”
“訂的六菜一湯,糧票縣里一天補貼二十斤可根本不夠啊。”
可架不住來的人多,韓莊豆腐廠食堂名頭更是傳了出去,好家伙,學習更多了。“不行,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縣里做人情,咱們跟著受罪。”
“棟子,你說咋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