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為視頻的流量很大,所以才會有記者專門來采訪。
現在這個社會,終究還是流量至上的。
有流量的地方就證明有錢賺。
聽到蘇誠的回答,女記者微笑著又問道:
“在這個年代,像你這樣的熱心年輕人已經挺少了,方便透露一下信息嗎,比如你是在校大學生嗎?“
蘇誠搖了搖頭。
“我早畢業了。”
“哦,原來是畢業了的大學生,那么想請問一下,當時你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出于怎樣的心理?”
女記者循循善誘。
用自己的專業素養將話題引導到眾人希望聽到的方向。
看著鏡頭,蘇誠眉毛微挑。
這時候還不證明自己的光輝形象,什么時候才證明?
于是。
蘇誠慷慨激昂,義正言辭道:
“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鏟除黑惡勢力,還給市民一個美好的城市,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試問,既然我也是一個公民,那么為什么不這么做呢?”
話音有力,極為震撼。
全場所有人不由自主的就響起了如雷般的掌聲。
就連女記者都忍不住為蘇誠鼓掌了。
隨后,她提出了這次采訪最后一個問題。
“請問您畢業后,現在在哪個領域工作呢?”
這個問題的回答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女記者已經想好標題,等到采訪結束,就寫成某某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勇斗黑惡勢力。
結果誰曾想。
面對最后一個問題。
蘇誠看著鏡頭,清了清嗓子。
“嚴格來說,我是一名垃圾回收工作者。”
嘩!!
網絡上猛然炸開了鍋!
這個簡短的采訪視頻,迅速飆升到了微博熱搜榜前三。
本來第一個見義勇為,暴打醉漢的視頻就引起了熱烈討論。
而第二個主角的采訪視頻出現時,更是如同火上澆油。
垃圾回收工作者?
這特么不就是撿垃圾的嗎?
于是,所有人的重心都被撿垃圾三個字吸引了。
完全忽略掉了見義勇為的主題。
而隨著時間流逝,眾人的重點儼然變成了——
“為何當今社會一個如此熱心善良的青年會淪落到撿垃圾的地步?這究竟是教育的缺失還是社會規則的漏洞?”
討論越來越激烈,不少知名的教育家都紛紛對蘇誠發出了自己的評論,進而延伸到社會階段。
甚至……
還有人呼吁給蘇誠捐款,讓他脫離撿垃圾的生活。
總而言之,在網上蘇誠儼然成為了一個名人。
當然。
這一切對于現在的蘇誠來說,完全是不知情的。
此刻的他,正蹲在馬路邊,滿臉受到驚嚇的表情。
剛才在路邊走累了,正好看見不遠處賣棗子的攤販寫著“不甜不要錢”五個大字,蘇誠便被吸引過去了。
結果,就在他吃到二十幾顆的時候,攤販老板悄悄湊到了他身旁。
小聲bb道:
“你要臉不?”
蘇誠被嚇到了。
當時就沒敢要。
所以這時候還心有余悸地拍了拍胸口。
這年頭,販賣人體組織器官的都敢明目張膽的了。
索性自己還是很帥的,不需要。
嗯。
肯定不需要。
“壓壓驚,壓壓驚,世界太可怕了,還是繼續撿垃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