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陸秋提到佛泉寺的時候,她才一下子記起來。
因為小冊子上,有記錄佛泉寺的事情。
在亙古時代,佛教乃是當世大教,天下虔誠的教徒不計其數。
在那場大戰來臨之前,佛教就近乎走向沒落。
至于夏國史冊上記錄的佛泉寺鼎盛,那是記錄者沒有見過真正的佛泉寺輝煌罷了。
在佛教鼎盛的時候,信徒們心中的圣地,就是佛泉寺。
陸秋的記憶里,幾乎閱遍了夏國的書籍。
在夏國建國以來,佛泉寺就在了。
關于佛泉寺的歷史,夏國任何史冊上都是一筆帶過。
……
天色,正午,陽光不燥不熱恰恰好。
攝政王的車隊離開了府邸,前往佛泉寺。
陸秋閉著眼睛,正在養神。
在他的空間戒指里面,早已裝上了鐵鍬。
今天前去佛泉寺,便是要刨了他們的墳。
《佛說罵意經》中曾寫,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難量。
不知道大肚量的佛,能不能諒解夏國攝政王殿下今日的所作所為。
畢竟陸秋的實力強大了,對夏國的子民們來說是好事一件。
陸秋是獨身前往,車隊并不張揚,只帶了十幾個護衛而已。
以夏國帝都的皇室或者權貴出行陣容來說,陸秋的這點排場真的算不上什么。
一直到下午,車馬才在佛泉山下停住。
“殿下,沿著這條山道上去一直走,便是佛泉寺了。”馬夫是攝政王府邸的人,掀開簾子說道:“佛泉寺有規矩,上山無論為何,都要心懷誠意走上去。權貴名流們不允許帶侍衛傭人,他們會保證上山人的安全。”
“規矩還挺多的。”陸秋從馬車上下來,讓馬夫和侍衛們在山下等待,他邁開步子朝著山上走去。
通往佛泉寺的山道極為整潔干凈,看的出來是每日有人打掃過的。
山道兩側樹木郁蔥,石板臺階上卻未曾有任何一片落葉。
走在山道上,整個人的心思都逐漸的安靜祥和。
耳邊是鳥語,鼻間有花香,交織成奇妙。
“竟有佛法之力,這佛泉寺果真不簡單。”陸秋走在山道上,靈魂意志已經捕捉到了貓膩。
那種安靜祥和的感覺,是來自佛泉寺沉淀多年的力量氤氳而成。
整個佛泉山上,被高人布置了陣法。
彌漫其中的佛法之力,頂多蔓延飄散到山腳,在那里有一道能夠阻攔佛法之力繼續擴散的無形屏障。
這等無形屏障,只對佛法之力有效。
一代一代的高僧累計,可以說這座佛泉山真的是人杰地靈。
“施主。”
當陸秋站在佛泉寺門口的時候,有一位年齡約莫十四五歲的小沙彌站立,拇指內扣伸著手掌放于身前。
“你在等我?”陸秋停下腳步。
“師父說,今日有貴客上門。”小沙彌的聲音如山澗泉,涓涓溫和。
“你師父是什么人?”陸秋半信半疑。
難道山上的高僧,能夠窺算未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