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開始,眼前就像漢軍出征,四面八方迅速將楚軍團團圍住。
音樂還是慢起漸快,氣息逐步急促,且琵琶彈奏的“切切”聲響,便如短兵相接,發出兵器相擊的響聲。
從〈埋伏〉到〈小戰〉音律連貫,一氣呵成。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接著,大戰開始了。
彈奏的力度進一步加強,多種技法快速彈奏,鐵騎縱橫、金戈鐵馬,呼號震天的激烈戰斗場面就這樣表現得淋漓盡致。
忽然,一聲凄楚的聲音掩蓋了戰斗。
緊接著琵琶又回到了簡單反復的音調,只聽那單騎孤踢聲遠遠的里去,就如戰敗孤獨而亡,一切重歸安靜一般。
曲子的出現和結尾,都在緊張的過程中度過,只有到最后才顯得寂靜無聲,似是感受到了絕望,戰爭結束一般。
徐凡的琵琶的演奏手法更是在此曲中得到了淋漓盡致地發揮,那激動人心的旋律令聽者無不熱血沸騰、振奮不已。
《十面埋伏》這個名字真的極為恰當,讓人如身臨其境一般。
當徐凡停下彈奏的剎那之間,現場響起了劇烈的掌聲。
樸佳慧整個人不知道是因為徐凡彈奏的太好,還是因為曲中之意,直接讓她癱軟的坐在一旁。
略顯丟人,但此刻她卻面露絕望。
“好!好!好!”
肖清和身旁那位洞簫大師一邊鼓掌,一邊說道:“徐凡先生,真的是年紀輕輕應當刮目相看,這首曲子確實讓人驚艷,而且這首曲子竟是他自己所寫,實在是不知如何評價,只能用三個好字來形容了。”
掌聲還在繼續,無數人驚嘆出聲。
“很燃很炸,一點也不比流行音樂差,華夏琵琶名不虛傳,此曲一出,誰與爭鋒,徐凡先生果然不是凡人。”
“太好聽了,太過驚艷,其中竟還利用琵琶模仿戰爭中的一些場景,我盡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十面埋伏,果真如此。”
“大戰前風雨欲來,大戰中金戈鐵馬,大戰后尸骨如山,勝利者歡呼,失敗者平靜入土,此曲當得上一曲經典。”
“徐凡先生真是天縱奇才,鋼琴曲讓人嘆為觀止,如今一首琵琶曲《十面埋伏》讓人刮目相看,真的是厲害。”
“年紀輕輕,就如此優秀,且有愛國之心,我華夏音樂界擁有此子,果真是幸運至極啊!”
“我聽出了鐵騎踏過兩軍交戰時的場面,還有開頭戰爭來臨之前的危機感,這真的只是一首琵琶曲,而不是戰爭現場?”
“聽出了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好震撼,徐凡大師,真的是優秀的讓人感到恐懼,那樸佳慧怕是丟人丟大發了。”
事實上,此時此刻,現場無數人議論,同樣傳入了樸佳慧的耳中。
她只覺得臉色熾熱,難受無比,盯著徐凡實在是這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得站起身來,轉身就走。
掌聲還在繼續,徐凡站起身來,微微彎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