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玄奘法師得了袈裟錫杖,講經時更如活佛在世,水陸大會越發熱鬧。
這一日,玄奘又具表請皇帝拈香。
李世民聽從敖辰的安排,率文武后妃排架赴寺。
癩和尚師徒等的也是這時候,施法混入寺中聽經。
因圣駕親臨,玄奘更是精神抖擻,在臺上,念一會《受生度亡經》,談一會《安邦天寶篆》,又宣一會《勸修功卷》。
敖辰和李世民因心中成見,本對這些不喜。可玄奘佛法精深,講解深入淺出。即便敖辰聽著,都漸漸入耳。
正在當時,老和尚走出人群,厲聲高叫:“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么?”
眾僧嘩然,群臣側目。敖辰更是暗自嘆息,心道戲肉來了。
玄奘法師謙卑,下臺對老和尚見禮:“老師父,弟子失瞻,多罪。見前的蓋眾僧人,都講的是小乘教法,卻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老和尚道:“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
玄奘與老和尚論法,司香巡堂官急奏李世民:“法師正講談妙法,被兩個疥癩游僧,扯下來亂說胡話。”
敖辰在逆鱗中給李世民拱火:“直接趕出去。”
李世民翻了翻眼睛,這次沒聽敖辰的話。
在大明宮中無妨,可這化生寺眾目睽睽,帝王氣度不可失。
李世民令人將兩個僧人帶來。
師徒二人如先前一般并不相拜,仰面道:“陛下問我何事?”
李世民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
老和尚道:“正是。”
李世民道:“你既來此處聽講,只該吃些齋便了,為何與我法師亂講,擾亂經堂,誤我佛事?”
老和尚答:“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
李世民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處?”
老和尚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李世民問:“你可記得?”
老和尚道:“自然記得。”
李世民做喜悅狀:“既如此,請上臺開講。”
老和尚微微一笑,帶著小和尚飛上高臺,遂踏祥云,直至九霄,托凈瓶楊柳,現出菩薩真身。小和尚自然是木吒惠岸,執棍侍奉一旁。
李世民雖早知曉菩薩身份,但見真身便是另一回事。
當即率文武焚香禮拜,滿寺中僧尼道俗更齊拜禱,口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觀音菩薩祥云漸遠,霎時間不見了金光。只見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張簡帖,上有幾句頌子。
“禮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萬八千里,大乘進殷勤。此經回上國,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李世民即詢問眾僧:“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
玄奘站出施禮道:“貧僧不才,愿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法師果能盡此忠賢,不怕程途遙遠,跋涉山川,朕當厚賜。”
李世民對取經并不在意,只是按照敖辰的安排行事。無論誰去西天,都只當個過場。
敖辰在逆鱗中見了,心中很是感慨。
原本李世民會與玄奘結為兄弟,可如今龍魂覺醒心境有變,自然不會與佛門中人結拜。著名的“御弟圣僧”,只怕不會再有了。
不過這些與大局無礙,無需太過在意。
現在敖辰只需要在意一件事。
“菩薩走了,取經安排了,你們的事都完了……”
敖辰在逆鱗中晃了晃腦袋。
“接下來,該我了。”
……
《舊唐書》卷三,本紀第三,太宗李世民下。
貞觀十三年,長安水陸會,有僧賣袈裟錫杖,太宗購送玄奘。會上僧復見,言玄奘小法,有大乘佛在西天。僧化觀世音菩薩乘云去,玄奘將往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