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佛是令人拜服的對象,龍卻是許多人心中的信仰。
敬畏的同時,還有著莫名的親近。
更別說,這里又是長安。
人王居所,真龍之氣。
此前敖辰遲遲不敢入長安城,便是怕與龍氣產生共鳴。后來藏入祖龍逆鱗,才偷摸著混了些天。
但是現在,敖辰不藏著了。
不怕產生共鳴,就怕共鳴不夠大。
在敖辰顯露真龍之軀后,長安城便出現了非同尋常的變化。
樹木花草,房脊磚瓦,都散發出淡淡的光。
光芒一閃一耀眼,如同有了呼吸似的。
在呼吸起伏間,一縷縷金光飄出。
好似棉絮,又似清風。在空中飄飄蕩蕩,漸漸生出四肢龍角。
雖然看著很是模糊,但無疑是龍的形態。
穿梭于房檐屋脊,游蕩于街道小巷。
人們起初只好奇的張望,但很快便有大膽的人嘗試碰觸。
光龍很靈巧的避開,沒有展露任何敵意。
嘗試的人逐漸多了起來,更有孩童嬉笑著追逐。
龐大青龍在天空游弋,幼小的光龍環繞于凡人身邊。
就在百姓們迷醉其中時,在空中盤旋的青龍突然開口出聲。
“有女名曰慶都,出生時常有黃云覆其上,及成年常有龍隨之……既而陰風四合,赤龍感之有孕,十四月生子于丹陵。此子名‘堯’,為上古五帝……”
青龍之音如雷鳴悅耳,眾百姓皆用心傾聽。
聽到一半,有識者立解其意,神情激動幾乎高呼。
觀音菩薩與木吒亦在云端傾聽,聽到此處齊齊色變。
“不好!”觀音菩薩難得顯出怒色:“此龍好大膽子,竟敢如此!”
正待解開封印的袁守誠,身軀亦是一陣搖晃,露出從未有過的驚容。
“你的本意,竟在于此嗎……”
觀音菩薩手掐法決,意以力相阻。
可施法之前,又生生停住。
“師父!”木吒急道:“不能讓他說下去了。”
“阻止不了……”觀音菩薩面色凄苦:“此龍為真龍,李世民為天子。龍氣相合,真龍天子圣音。我若強行阻攔,必引王朝氣運反噬。”
木吒決然道:“既然如此,我愿背此因果,替師父出手……”
“你更不行。”觀音菩薩嘆道:“此音入人心,佛祖亦無能為力。”
青龍之音仍在繼續,長安之外凡人亦可聞聽。
“爾等為龍之傳人,當永記于心,流傳后世,天佑大唐。”
青龍音止,百姓高呼。
“龍之傳人,天佑大唐!”
“龍之傳人,天佑大唐!”
“龍之傳人,天佑大唐……”
李世民順勢直接下旨建龍祠塑龍像,封龍為護國圣物,以后龍便是大唐的信仰圖騰。
涇河深處水府,老龍和小鼉龍面面相窺,一臉的驚容。
“你那敖辰兄長,所圖實在非小啊……”老龍王說不出是什么感覺。
小鼉龍已經連話都說不出來,身體激動的顫抖。
觀音菩薩一臉灰暗,托瓶之手隱隱不穩。
“太過小瞧此龍,方成今日之患。”
這不是來阻撓西行,而是來搶佛門的信徒。
人人皆以龍之傳人自居,又怎會讓佛門凌駕于上。
日后即便取得真經回到長安,只怕也不會有多少人在意那大乘精義。
“師父,我們怎么辦?”木吒完全沒了主意。
“此事已非為師能決斷,當速告知佛祖。”觀音菩薩此刻無比的頭痛。
本來是佛門大興之籌謀,卻出現信仰之爭的苗頭。幸好有天庭斬龍臺在,鎖住龍族氣運。否則讓四海龍族都有了感應,只怕整個南瞻部洲都會出亂子。
木吒有些不甘心:“那這條龍就不管了嗎?”
“不用我們,有人會去處理。”觀音菩薩看向另一個方向。
長安城外一道金光升起,正向青龍所在飛去。
……
《舊唐書》卷三,本紀第三,太宗李世民下。
貞觀十三年,長安水陸會,真龍顯圣。示國民皆龍之裔,大唐天佑!太宗下旨建龍祠造真像,封龍為護國圣物,以龍為圖騰。自爾日后,唐人皆以龍之裔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