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直接的好處,便是可任意模擬界內氣息。模仿一些妖氣遮掩,如吃飯喝水一般簡單。
“吼吼……”
突然之間,怪蟒發出一陣陣嘶吼,似是抵不住悟空鐵棒,駕著黑霧妖風逃離。
“哪里走!”
悟空大叫,便要駕云去追。
三藏這時緩過神來,慌忙叫道:“悟空,窮寇莫追,保護為師。”
悟空收棒回來,關心道:“師父莫慌,妖怪已被我打走了。但失了一些行李,只怕師父心疼。”
“無妨無妨,妖怪走了便好……”三藏驚魂未定的回了兩句,又忙問:“悟空,失了什么行李?通關文牒可還在?”
悟空裝模作樣的檢查了下,又道:“別的行李俱在,就是師父那花帽不見了。老孫本還想戴一戴,實在是可惜……師父,師父?焉何呆滯?老孫在這,師父醒來……”
呆滯的何止是唐僧,觀音菩薩已凌亂許久。
雖然察覺那怪蟒有些異常,菩薩卻也沒有太過擔心。畢竟猴子的本事擺在那里,能威脅到他的妖怪委實不多。
哪怕后來怪蟒逃走,菩薩也沒有出手的念頭。
取經路上諸多坎坷磨難,有佛門安排亦有因果循環。這突如其來的怪蟒,可算是取經中的一難。
可萬沒有想到,緊箍竟然被那妖攝走。
“哪里來的妖怪,當真不知死活。”
菩薩面帶怒氣,忙拈指掐算。
過了一會兒,菩薩臉色越發難看。
且不說那蟒妖的去向,就連緊箍兒所在都是朦朦朧朧。
“怪哉,怪哉……究竟何處去了……”
木吒惠岸見菩薩愁苦,在旁貼心勸道:“菩薩,佛祖不是給了三個緊箍兒么?失了一個還有兩個,再尋機會套那猴子便是。”
“你又知道什么,這哪里是加加減減那么簡單。”菩薩十分苦澀。“佛祖法力廣大,能知過去未來。這三個緊箍兒各有用處,一個都失不得。”
木吒惠岸奇怪:“因為寶貝么?”
“寶貝倒在其次,主要關乎我佛門未來。”菩薩嘆了口氣。
“之所以佛祖會給三個緊箍兒,便意味著三個如孫悟空這般的妖魔皈依佛門。如今失去一個,便等同佛門失去一位強大的護法。”
木吒惠岸十分吃驚。
一個孫悟空已經非常厲害,三個這樣的妖魔那還得了。
菩薩不再言語,只法眼洞觀山川,尋那怪蟒下落。
“還好還好,幸好這玩意真能收的進去……”
就在菩薩驚疑不定,苦尋怪蟒下落時,敖辰正縮在一片云層中,擺弄著祖龍逆鱗大呼幸運。
那藏著緊箍的嵌金花帽,被敖辰收入了逆鱗當中。
給猴子通風報信沒什么危險,但偷這個緊箍卻不是安全營生。
此緊箍是佛祖賜下,觀音交予唐僧。敖辰即便是拿了,也不可能躲過那兩位的眼睛。
唯有祖龍逆鱗三祖合一,方可遮掩天機逃出窺探。
“看來此行回去后,這玩意就能拿來用了。”敖辰暗自琢磨。
經過兩次救援任務后,敖辰大概已經摸清了路數。
祖龍逆鱗不是儲物寶貝,除了讓自己可遁入藏身外,放不進任何東西。
可若是和救援令有關,或與敖辰構成某種影響,便可通過祖龍逆鱗帶回龍域鏡海。
九龍臺和陰兵,軒轅劍與上古敕令,等等這些都佐證了這點。
孫悟空作為小白龍的應劫對象,理應也符合這個規則。
最后的結果證明,敖辰是賭對了。
確認了緊箍沒有問題,敖辰將逆鱗重新含回口中。
“猴頭,希望下次見面,咱們依然是友非敵。”
敖辰飛出云層繼續前往西海。
悟空似有所感,抬眼望向遠方。
“泥鰍,老孫欠你一個人情。希望下次見面,可以知道你的名字。”
……
《大唐西域記》,卷十三。
貞觀三年,玄奘法師西行游學,一猴從。途遇大蛇,貌狀竦目。猴與蛇斗,執其墜山。法師無傷,獨失幼時冠,慟哭暈厥。